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盗国的意思、盗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盗国的解释

窃取国家政权。《旧唐书·僖宗纪》:“伏以伪 煴 违背宗社,僭窃乘舆,欺天之祸既盈,盗国之罪斯重,果至覆败,以就诛夷。” 宋 洪迈 《容斋随笔·杜延年杜钦》:“夫 新莽 盗国,权舆於 凤 。” 清 杜濬 《三君咏·嵇康》:“ 嵇康 人中龙,义不可当世。视彼盗国臣,伎俩如儿戏。” 梁启超 《中国历史研究法》第四章:“其渐渐已成陈迹者,例如三年前学界之五四运动,如四年前之 张勋 復辟,如六年前之 洪宪 盗国。”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盗国是汉语中的复合词,字面含义指“以非法手段窃取国家政权”,引申为通过不正当途径掌控国家权力或资源的行为。该词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文献,常与“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庄子·胠箧》)的批判性语境关联,强调对权力篡夺者的道德谴责。

从构词法分析,“盗”在《说文解字》中释义为“私利物也”,指非法占有他者财物;“国”在《周礼·天官》中定义为诸侯封地,后泛指政权实体。两字组合后,词义从个体盗窃行为扩展至政治领域的非法权力攫取,如《韩非子·八奸》中“大臣挟愚污之人,主失其端,盗国者也”,描述权臣架空君主的行为。

在历史文献中,“盗国”多用于描述以下两类现象:

  1. 权臣篡位:如《汉书》称王莽“盗汉鼎”即属此类;
  2. 军阀割据:如唐代藩镇自立为政,被史家斥为“盗国养兵”。

现代汉语中,该词的使用语境延伸至批判通过腐败、政变等非宪政手段控制国家的集团或个人,具有鲜明的伦理批判色彩。例如《现代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用非法手段夺取国家统治权”。

网络扩展解释

“盗国”是一个汉语词语,指通过非法手段窃取国家政权或掠夺国家财富的行为。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二、历史背景与用例

  1. 古代文献记载
    如《旧唐书》批评李煴“盗国之罪斯重”,宋代洪迈《容斋随笔》称王莽篡汉为“新莽盗国”。
  2. 典型人物关联
    常与历史篡位者(如王莽、董卓)关联,凸显其政权获取的非正统性。

三、现代应用

四、近义词与对比

若需进一步分析具体历史事件中的用法,可参考《容斋随笔》或《旧唐书》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摆槊巴黎高等师范学校逋违不省吃开醇醴词门寸心弹剥玎珰响飞幌格斗隔行扫描卦理股份制龟鼎航路皓管衡桂后敍毁打琥珀缄藏酒法钧枢拉差兰秋勒拿河礼教犁牛卢比緑绮绵绒木囚乃昔年光拈花摘艳蟠结根据愆戾悭吝翘勤青藜学士亲军濡渍三火三京蛇藨圣境耍寡嘴陶朱田黄天生仙王会为难舞勺无颜之冠衔涕小姨狎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