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琥珀的意思、琥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琥珀的解释

[amber] 一种很硬的、由微黄到微褐色半透明的树脂化石,产于冲积土、褐煤层或某些海滨,容易抛光,主要用于装饰品(如串珠及烟嘴),可作中药

饰琥珀于虹栋。——唐· 李朝威《柳毅传》

详细解释

(1).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色淡黄、褐或红褐。摩擦带电。质优的用作装饰品,质差的用于制造琥珀酸和各种漆。中医用为通淋化瘀、宁心安神的药。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四:“《神仙传》云:‘松柏脂入地千年化为茯苓,茯苓化琥珀’,琥珀一名江珠。” 宋 苏轼 《南歌子·楚守周豫出舞鬟因作之》词:“琥珀装腰佩,龙香入领巾。” 元 贡师泰 《赠天台李炼师》诗:“岁久松肪成琥珀,夜深丹气出芙蓉。” 郭沫若 《瓶》诗之一:“她的发辫上有一个琥珀做的别针,几颗璀璨的钻珠儿在那针上反映。”

(2).指美酒。 唐 李贺 《残丝曲》诗:“緑鬢年少金釵客,縹粉壶中沉琥珀。”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一:“﹝ 张文潜 诗﹞‘尊酒且倾浓琥珀,泪痕更著薄胭脂。’” 清 康瑄 《拟将进酒》诗:“何如小槽滴沥琥珀浓,浇胸顿使金罍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琥珀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多重文化意涵的词汇,其核心定义及延伸意义如下:

一、基本释义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琥珀指“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呈黄褐色透明或半透明状,可作装饰品或药材”。其名称最早见于《说文解字》,释为“虎魄”,意为“虎之精魂所化”,后演变为“琥珀”。

二、形成与特性

琥珀是树脂经数千万年地质作用形成的有机矿物。主要成分为碳、氢、氧,硬度低(莫氏2-3度),密度约1.08g/cm³,摩擦可生静电。《本草纲目》记载其“味甘、性平,主安五脏、定魂魄”,古代多用于入药。

三、文化象征

  1. 宗教意义:佛教七宝之一,象征觉悟与纯净,《大唐西域记》载西域僧人以琥珀为佛珠。
  2. 文学意象:李商隐诗句“琥珀初成忆旧松”,以琥珀喻时间凝固与永恒。
  3. 民俗信仰:汉代《博物志》称“琥珀藏地中,龙血所化”,民间视其为辟邪之物。

四、应用领域

  1. 工艺美术:商代已出现琥珀雕刻,明清时期发展为宫廷珍品。
  2. 科学研究:包裹昆虫或植物的虫珀,为古生物研究提供实证,如《自然》期刊曾刊载白垩纪琥珀研究成果。

网络扩展解释

琥珀是松柏科、豆科等植物的树脂经数千万年地质作用形成的有机化石,其含义可从以下维度解析:

一、定义与形成

  1. 基本性质
    琥珀是树脂石化后的透明或半透明有机宝石,主要成分为$text{C}{10}text{H}{16}text{O}$,质地轻脆,呈淡黄、褐或红色,表面常保留树脂流动纹路,内部可见气泡或古生物遗骸(如昆虫、植物碎屑)。

  2. 形成过程
    约4500万至9900万年前,松柏类植物分泌的树脂滴落后被掩埋,经地热、压力及化学变化逐渐石化,形成琥珀。这一过程需稳定的地质环境和漫长的时间。

二、文化与功能

  1. 历史象征
    在中国古代,琥珀被称为“虎魄”,传说为老虎魂魄所化,象征祥瑞与地位,是佛教七宝之一,仅供皇室贵族佩戴。

  2. 药用价值
    中医认为琥珀可安神定魄、化瘀通淋,古医书《本草纲目》等均有记载。现代医学也将其用于临床镇静。

三、分类与用途

  1. 常见品种
    按颜色和特征分为金珀、血珀、虫珀、蜜蜡等,含完整昆虫的虫珀尤为珍贵。

  2. 现代应用
    主要用于珠宝饰品和收藏,亦用于制作漆器、香料及绝缘材料。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查阅《本草纲目》或地质学相关文献,或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八不挨八番宝箧襃优便疾碧芰彬彬济济参陪差池储贰除隧慈恤大动干戈大猾呆不腾倒箱斗夥返易氛旄果子局合甲合宴后彦怀树灰心短气火池笏头履见事跻登警迹就里酒皶鼻绝品捃摘类出雷霆火炮领戏马郎漫駡便嬖拼斗瓶罍之耻愆期却行羣好取诮日乾夕惕日濡月染辱抹三八制三襕贴里莳萝史学叔均戍傜输卒桃僵李代像季醎食小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