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木雕的囚人。 汉 王充 《论衡·乱龙》:“ 李子长 为政,欲知囚情,以梧桐为人,象囚之形,凿地为埳,以卢为槨,卧木囚其中。囚罪正则木囚不动;囚冤侵夺,木囚动出。不知囚之精神著木人乎?将精神之气动木囚也?”
“木囚”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析:
“木囚”指用木头雕刻的囚人形象,字面理解为“木制的囚犯”。该词由“木”(木头)和“囚”(囚禁、囚犯)组合而成,最早见于汉代文献。
据汉代王充《论衡·乱龙》记载,官员李子长在断案时,用梧桐木雕刻成囚犯形状,将其置于地坑中模拟牢狱。若木囚静止不动,则判定囚犯有罪;若木囚移动,则表明囚犯可能含冤。这一记载反映了古代通过象征物辅助司法判断的习俗。
部分资料(如)提到“木囚”可比喻“陷入无法摆脱的困境”,但此用法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可能为现代引申。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其含义。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论衡·乱龙》原文或相关汉学研究资料。
《木囚》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指被木材夹紧的人。
木囚的部首是木,总共有7个笔画。
《木囚》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书·鲁元公传》中,用于形容被木材夹紧的人。
《木囚》的繁体字为「木囚」。
古时候《木囚》的写法与现代写法相同,没有明显差异。
1. 他不小心被木囚夹住了手指。
2. 木囚使得他无法自由活动。
木笼、囚禁、囚徒、木料、木质等。
木笼、木狱、木槽等。
自由、解放、逍遥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