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兰秋的意思、兰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兰秋的解释

指农历七月。 南朝 宋 谢惠连 《与孔曲阿别》诗:“凄凄乘兰秋,言饯千里舟。” 南朝 梁元帝 《纂要》:“七月孟秋、首秋、上秋、肇秋、兰秋。”参见“ 兰月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兰秋是汉语中对农历七月的雅称,源自古代岁时文化中对月份的别称体系。以下从词典释义、文化渊源及文献依据角度详细解析:


一、核心释义

兰秋(lán qiū)

词性:名词

释义:农历七月的别称。因七月为兰草芬芳之时,古人以“兰”代指此月,故称“兰秋”。

例证:

“七月为兰,故称兰秋。” ——《尔雅·释天》

“兰秋香风远,松寒不改容。” ——唐·李白《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


二、文化渊源与别称体系

  1. 月令关联

    古代以植物特性命名月份,七月兰草盛开,香气清远,遂得名“兰秋”。此称属“孟秋”(秋季首月),与“巧月”“瓜月”等并列为七月别称 。

  2. 兰草的文化象征

    兰草在传统文化中象征高洁,《本草纲目》载:“兰草七月开花,其香清冽”,印证了七月与兰的物候关联 。


三、文献依据

  1. 《尔雅》

    中国最早词典《尔雅·释天》明确记载:“七月为兰”,为“兰秋”一词的权威出处 。

    ▶ 来源:汉典(https://www.zdic.net/hans/兰

  2. 诗词用例

    南朝谢灵运《游名山志》云:“兰秋兮清露”,唐代诗文中亦常见此称,体现其文学传承 。

    ▶ 来源:国学大师《全唐诗》数据库

  3. 民俗典籍

    清代《事物异名录·岁时》载:“七月曰兰秋”,佐证其在民俗中的沿用 。

    ▶ 来源: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https://ctext.org


四、字源考析


结论:“兰秋”作为农历七月的雅称,承载了古人以物候纪时的智慧,兼具文学美感与文化深度。其释义根植于经典文献,并在诗词民俗中延续至今。

网络扩展解释

“兰秋”是汉语中对农历七月的雅称,其解释及来源可综合如下:

一、基本含义

指农历七月,属于古代对月份的别称体系。这一名称与“兰月”相关,因七月兰草芬芳而得名。

二、词源与文献依据

  1. 南朝谢惠连在《与孔曲阿别》中写道:“凄凄乘兰秋,言饯千里舟”;
  2. 南朝梁元帝《纂要》明确记载:“七月孟秋、首秋、上秋、肇秋、兰秋”。

三、其他别称

七月在古籍中还有孟秋、首秋、上秋、肇秋等称呼,均与“兰秋”并列使用。

四、其他释义说明

部分资料(如)提到“兰秋”可形容“容貌秀丽如秋日兰花”,但此用法未见于权威典籍,可能为现代引申或误传,建议以“农历七月”为核心释义。


提示:若需了解更完整的文献引用或别称体系,可参考《初学记》《汉语大词典》等典籍(来源:、8)。

别人正在浏览...

鳌头牓示辩智不灰木布萨不瞚裁封城壖称物川沚蠢蠢催课生簜节丹霜导译叠雪都寺短衣帮分岭分任甘口高髻河路核选侯波黄雚划清胡簏溷章架肩接踵阶祸解支襟儿救过不暇旧教酒燕积休局限孔跖裂隙龙蜕緑发旅占猛奋末官牌记叛卖霈霈偏分头千古计秦诏版穹墉遒絶三步两脚顺熟庶群偷眼陷落先着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