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丧亡。《文选·潘岳<怀旧赋>》:“不幸短命,父子凋殞。” 李周翰 注:“言 肇 与 道元 公嗣 皆短命逝没也。”《魏书·崔光传》:“ 雍门周 所称‘磨萧斧而伐朝菌’,皆指言蒸气鬱长,非有根种,柔脆之质,凋殞速易,不延旬月,无拟斧斤。” 清 吴伟业 《又咏古》之一:“草木冬先荣,经春輒凋殞。”
凋殒(diāo yǔn)是汉语中一个较为典雅的复合词,其本义与引申义均与生命消逝或衰败相关,具体释义如下:
基本释义
指草木凋谢枯萎,引申为生命的衰亡。《汉语大词典》将其解释为“凋谢陨落”,强调自然生命的终结过程。例如《南齐书·刘祥传》中“草木凋殒”即用此义。
引申义与文学用法
在古典文学中,“凋殒”常比喻人的逝世或事物的消亡,带有庄重、哀婉的修辞色彩。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念金銮子》中“凋殒虽未忍,悲离已不禁”,即以草木凋零隐喻亲子离世之痛。
构词与语源分析
该词由“凋”(衰败)与“殒”(坠落、死亡)组合而成,属同义复合结构,最早见于南北朝文献。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考证,“殒”本指星体坠落,后引申为生命终结,与“凋”结合后强化了衰亡的意象。
近义词辨析
与“凋零”“陨落”等词义近,但“凋殒”更强调被动消逝的过程,常见于描述自然现象或对逝者的婉辞。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多见于书面语或特定文学语境。
参考资料
“凋殒”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义 由“凋”(花木枯萎)和“殒”(灭亡)组合而成,字面指花木凋谢枯萎,引申为事物的衰败或人的死亡。例如形容草木因季节变化而枯萎,或比喻家族、生命的短暂消亡。
二、文献中的用法
三、近义词与用法特点
提示:该词现代使用频率较低,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比喻或写实含义。
呗佛兵谋碧纱橱不知贵贱瞋目张胆抽拔醇冽大商掉书语东波锻造法部方辕风旌黻冕盖头赓歌构制古刹古道蚶田狠戾检练籍兵解裂警慎禁文救黥医劓九壤沮厄橛笔沮陷浪翁吏俸令诞龙王楼上马卿捻具千岁子融朗荣期尚犹省称使得识主收夺爽风睡榻危慄违盟问长问短无害诬奏香华栙双相思业闲和萧帝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