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阻挠遏制。 明 李东阳 《明故镇国将军都指挥同知王公墓志铭》:“予闻边将与大将异才而所处亦异,宜公所负抱无媿所谓边将者。用不竟施,而横见沮厄,岂不惜哉!”
“沮厄”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阻挠遏制,多用于描述对某种行为或势力的干扰与限制。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根据多个词典(),“沮厄”指通过阻碍或压制手段使事物发展受限,常见于历史文献或古典文本中。例如明代李东阳在《明故镇国将军都指挥同知王公墓志铭》中写道:“用不竟施,而横见沮厄,岂不惜哉!”此句意为才能未能完全施展却遭遇阻挠,表达惋惜之情。
发音与结构
使用场景
该词多用于书面语境,尤其是讨论历史事件、人物际遇时,暗含因外部干预导致目标未达成的遗憾感。例如可用于描述政策推行受阻、个人抱负受挫等情境。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文献出处,可参考《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
沮厄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人在心境上失落、困惑、烦闷的状态。当一个人面临挫折、困难或失败时,常常会感到沮丧和压抑,就可以用沮厄来形容这种心情。
沮厄这个词的部首是水(氵)部,由于水旁边有两个活动的字形,即“卜”和“寸”,所以整个词的总笔画数是14画。
沮厄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后汉书·郿仪传》中,形容一个人在逆境中的心情沮丧和困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被广泛使用,成为普遍描述困境下人们心情的词汇。
沮厄的繁体字为「沮厄」,没有特别的变化或修饰。
在古代书写系统中,沮厄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像王羲之的《兰亭序》中,将沮写为「了」,厄写为「厈」。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写法逐渐不再使用,如今我们一般使用现代标准写法。
1. 他在职场上屡屡受挫,心情沮厄了很长一段时间。
2. 考试没考好,他觉得很沮厄。
沮然、沮丧、困厄、困苦、烦恼
沮丧、失落、困扰、郁闷、烦闷
振奋、喜悦、舒畅、畅快、愉快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