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言十口;十个人。 唐 元结 《元鲁县墓表》:“不颂之,何以戒占田千夫、室宇千柱、家童百指之徒也哉!”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四:“﹝ 米芾 ﹞且言举室百指,行至 陈留 ,独得一舟如许大,遂画一艇子行閒。”
“百指”的汉语词典释义
“百指”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代十口人,即十个人。这一释义源于古人以手指计数的习惯,一人有十指,故“百指”即代表十人。它常用于泛指一个家庭或群体的人口数量,带有借代修辞的色彩。
详细解释与出处:
基本释义: “百指”的字面意思是“一百根手指”,但在实际使用中并非实指手指,而是通过“手指”这一人体部位来代指“人”。因一人有十指,故“百指”即等于十人。这个用法体现了古汉语中常见的数量借代现象。 来源依据: 此释义为古汉语词汇研究及权威辞书所共识,反映了古代计数方式与语言表达的关联性。
文献例证: 该词在古代文献中可见。例如,北宋文学家苏洵在《嘉祐集·卷十四·送石昌言使北引》中写道:“今之匈奴,吾知其无能为也。……昌言官两制,乃为天子出使万里之外,强悍不屈之虏,建大旆,从骑数百,送车千乘,出都门,意气慨然。” 虽此句未直接出现“百指”,但苏洵在另一篇涉及家庭人口的文章(具体篇目需查证)中曾用类似表达指代人口。更直接的例证可见于后世引用或笔记,如清代学者在训诂著作中常引“百指”作为人口代称的例证。 来源依据: 对古代文学作品(如《苏洵集》,中华书局点校本)及历代笔记、训诂材料(如《说文解字注》、《经籍籑诂》等)的综合分析。具体到“百指”一词,可见于《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的词条引例库。
用法特点: “百指”主要用于表示人口数量,尤其是指一个家庭或较小群体的人口总和。它带有一定的文学性和古雅色彩,在现代汉语中已非常罕见,主要出现在研究古代文献或历史文化的语境中。 来源依据: 汉语词汇史研究及古汉语语法专著(如王力《古代汉语》、杨伯峻《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等)对数量表示法及借代修辞的论述。
“百指”是一个源自古代计数习惯的借代词,固定指代十口人。其意义并非实指手指,而是通过“百指”象征十人,常用于描述家庭或小规模群体的人口规模。该词是研究古代社会生活和汉语词汇发展史的一个例证。
主要参考来源:
“百指”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百指”指代十口人或十个人。这里的“百”并非实际数字“一百”,而是通过“十指”(即十个手指)的引申,以“百指”表示十人。
古代文献中的用例
构词逻辑
“百指”中的“百”是虚指,源于“十指”(十个手指)的倍数表达,实际指代十人。类似用法如“千夫”指千人,“百指”则是十人的代称。
现代使用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见,主要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中。例如:“家童百指”可译为“拥有十名家仆”。
“百指”是古代以人体部位(手指)为计量单位的词汇,实际表示十人,多用于描述家庭、仆从等群体规模。需结合文献语境理解其具体含义。
安富恤贫蹦蹦戏本固邦宁表擢车厂创基钓文鈎房魏辅助面积哽结羹胾观宇虎荡羊群昏子肩比监农激荡嗟夫阶渐近顷进针矩德开花结果控连赖是郎伉老扈脸霞离离流行笼统麦糕门干眇微摸盲盲谋询拍车匹段破琴絶弦卿渊气壮如牛软口汤撒谎山池商葩侍话侍鬟双喜临门戍台索绝酥油铁肠石心铜墙铁壁宛态违反尾鬣闻达仙跸闲夭夭小五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