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嗟夫的意思、嗟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嗟夫的解释

犹嗟乎。 汉 刘向 《列女传·楚昭贞姜》:“嗟夫,守义死节,不为苟生,处约持信,以成其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嗟夫,身与时舛,志共道申。”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二:“嗟夫!今诵读之士,尚有匿丧以就仕宦者,乘新丧而议亲迎者,又比比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嗟夫”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叹词组合,其释义可从字源和语用两个层面解析:

一、字义分解

“嗟”在《汉语大词典》中被定义为“感叹声”,常用于表达悲痛、惋惜或感慨,如《诗经·周南·卷耳》中“嗟我怀人”即用此意(来源: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夫”为句末语气助词,无实义,主要起延长音节、强化情感的作用,如《论语·子罕》“逝者如斯夫”中的用法。

二、语境功能

该词多出现于文言文议论或抒情段落首句,通过感叹引发下文观点。例如范仲淹《岳阳楼记》开篇“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借“嗟夫”引出对理想人格的探讨(来源:中华书局《古文观止》)。唐宋散文中,“嗟夫”亦常见于作者直抒胸臆的节点,如欧阳修《朋党论》以“嗟夫!治乱兴亡之迹”开启历史规律分析。

需注意,“嗟夫”在现代汉语中已无实际使用,其释义主要依托古代文献语例。对于词义的权威解读,可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撰的《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对叹词语法功能的系统性说明。

网络扩展解释

“嗟夫”是一个文言感叹词,主要用于古代文学作品或历史文献中,表达强烈的感慨或议论。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1. 词性与含义
    该词由“嗟”(jiē,表叹息)和“夫”(fú,语气助词)组成,整体意为“唉”“啊”等感叹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可叹啊”“唉呀”。其语义重点在于引发议论或强调情感,而非具体指代事物。

  2. 典型用法

    • 常独立置于句首,如范仲淹《岳阳楼记》开篇:“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在《列女传》中用于强化人物气节:“嗟夫!守义死节,不为苟生……”()。
  3. 古今差异
    现代汉语已基本不用该词,但在阅读古文时需注意其双重功能:既表感叹,又常作为议论文的转折标志。例如《文心雕龙》中“嗟夫,身与时舛,志共道申”一句,前为感叹,后接观点论述()。

  4. 常见误读
    需注意“夫”在此处读作“fú”而非“fū”,且不可拆分理解。如《岳阳楼记》结尾“嗟夫!……微斯人,吾谁与归?”中的“嗟夫”即整体表达对理想人格的向往()。

建议:若需深入理解该词,可重点阅读《岳阳楼记》《列女传》等典籍原文,结合具体语境体会其情感表达功能。

别人正在浏览...

败鼓之皮榜信崩坠逼命冰棱拨损长啸公趁拍吃敲贼粗粗倒持太阿盗泉蹈足菲菲腹肠格斗梗直瑰大古门道过饮还普捍卫昏惘交洒戒奢宁俭极论兢庄金抢碗救饥立马追镫流泽龙驭上宾栾车论官满身猛干眇芒宁业披却破迷破阵千古绝唱趫捷任甚么上锁神秘主义麝脐事例钱失人尸袭庶出水王诵笃笃团防局驮鸟委笄危崖危忧闻风险道神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