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富恤贫的意思、安富恤贫的详细解释
安富恤贫的解释
安定富人,抚恤贫民。比喻治国安民之道。如:“使富者安心,贫者赡养,此乃安富恤贫,富国强兵之道。”亦作“安富恤穷”。
词语分解
- 安富的解释 .使富者安定。《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保息六养万民……五曰宽疾,六曰安富。” 郑玄 注:“安富,平其繇役不专取。” 贾公彦 疏:“言繇役均平,又不专取,则富者安,故云安富。”.安定富足。 唐 韩
- 贫的解释 贫 (貧) í 穷,收入少,生活困难,与“富”相对:贫穷。贫寒。贫民。清贫。 缺乏,不足:贫乏。贫血。贫瘠。 絮烦可厌:贫相(刵 )。贫气(a.絮烦可厌;b.行动态度不大方。“气”均读轻声)。 僧道谦
网络扩展解释
“安富恤贫”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是通过安定富裕阶层并救济贫困群体,实现社会平衡。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解析:
1. 基本释义
- 逐字解释:“安”指安抚、安定;“富”指富人;“恤”为救济;“贫”指贫困者。整体意为使富人生活安定,同时救济穷人。
- 政策导向:强调统治者应兼顾贫富,既维护社会稳定,又保障弱势群体,属于古代治国安民的重要方针。
2. 历史出处
- 典籍来源:最早见于《周礼·地官·大司徒》,原文提出“保息六养万民”的六大政策,其中第六条即为“安富”,与“恤贫”并列。
- 治国理念:这反映出先秦时期已注重通过调节贫富矛盾来巩固政权,避免社会动荡。
3. 社会背景与演变
- 宋代后的观念转变:据研究,宋代以降,知识界逐渐强调贫富相须,即富户在救灾、济贫中具有积极作用,主张保护富户而非简单“抑富”。例如,富人通过提供就业、赈灾资源参与社会治理,成为“安富恤贫”实践的重要力量。
4. 用法与语境
- 语法结构:联合式成语,常作谓语或定语,如“推行安富恤贫之策”。
- 近义词:“安富恤穷”“劫富济贫”(后者更倾向强制分配,略有差异)。
5. 现代启示
- 政策参考:这一理念对当代社会保障、税收调节等仍有借鉴意义,体现公平与效率的平衡。
如需进一步探究其历史案例或具体文献引用,可参考《周礼》原文及宋代以降的经济思想研究。
网络扩展解释二
《安富恤贫》的意思
《安富恤贫》是一个成语,意思是保障富人安全,救助贫困人群。这个成语主张以一种和谐的方式,帮助贫困人群脱离困境,同时保护富人的安全。
拆分部首和笔画
《安富恤贫》这个成语的拆分是:
部首:宀(mián)
笔画:5+9+10+8=32画
来源
《安富恤贫》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一部著名典籍《后汉书》,其中有一段记载了东汉末年时代的一个故事,讲述了皇帝刘协关心民众、救助贫困人群的故事。后来,这个成语逐渐广泛应用于描述扶贫救困的理念和行为。
繁体
《安富恤貧》(繁体字)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成语《安富恤贫》的写法可能与现代略有不同,但基本含义保持一致。
例句
1. 作为一个富人,我们应该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安富恤贫》的行动。
2. 政府应该采取措施,确保《安富恤贫》的政策能够落到实处。
相关词汇
组词:安抚、富裕、恤理、贫苦
近义词:扶贫、济困、救助、援助
反义词:安逸、富贵、虐贫、悬殊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