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山池的意思、山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山池的解释

(1).山林池沼。《南齐书·崔祖思传》:“时罢山池之威禁,深抑豪右之兼擅,则兵民之优赡,可以出师。” 南朝 梁简文帝 《南郊颂》:“山池壮丽,阶閤彤丹。”《梁书·处士传·庾詵》:“十亩之宅,山池居半。蔬食蔽衣,不治产业。”

(2).山中的水池。 前蜀 贯休 《寄杭州灵隐寺宋震使君》诗:“月树獮猴睡,山池菡萏疏。”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山池"的汉语词典释义

一、核心释义 "山池"指位于山间或依山而建的池塘、水池。其核心含义包含两个地理要素:

  1. 山:指山地、丘陵等自然或人工营造的起伏地形。
  2. 池:指蓄水的洼地,通常面积相对较小,形态自然或经人工修整。

二、详细释义与引证

  1. 山中的自然或人工池塘:

    • 这是最基础的含义,指存在于山林自然环境里或在山地环境中人工开凿、挖掘的蓄水处。其功能可能包括蓄水灌溉、点缀风景、养殖等。
    • 引证:《南史·梁宗室传下·萧恭》:“(恭)性尚华侈,广营第宅,重斋步阁,模写宫殿。尤好宾友,酣宴终辰,坐客满筵,言谈不倦。时元帝居蕃,颇事声誉,勤心著述,卮酒未尝妄进。恭每从容谓人曰:‘下官历观时人,多有不好欢兴,乃仰眠床上,看屋梁而著书,千秋万岁,谁传此者?劳神苦思,竟不成名。岂如临清风,对朗月,登山泛水,肆意酣歌也?’因召佐吏,宾客善游者,登山临水,为山池之宴。” (此例描绘了在山池边宴饮的场景,体现了其作为游览场所的功能)。
    • 引证:唐代姚合《题家园新池》诗:“山池半亩新,碧水映清晨。” (此诗直接点明了山池的规模和新貌)。
  2. 园林中的山水景观:

    • 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山池”常作为“叠山理水”造景手法的代称或重要组成部分。它指园林中人工堆砌的假山与开凿的水池(池塘、湖泊)共同构成的景观体系,是园林的核心骨架和灵魂所在。
    • 引证:计成《园冶·兴造论》:“世之兴造,专主鸠匠,独不闻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谚乎?非主人也,能主之人也。……第园筑之主,犹须什九,而用匠什一,何也?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愈非匠作可为,亦非主人所能自主者,须求得人,当要节用。‘因’者:随基势高下,体形之端正,碍木删桠,泉流石注,互相借资;宜亭斯亭,宜榭斯榭,不妨偏径,顿置婉转,斯谓‘精而合宜’者也。‘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秀,绀宇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不分町疃,尽为烟景,斯所谓‘巧而得体’者也。体宜因借,匪得其人,焉能精合?……故凡造作,必先相地立基,然后定其间进,量其广狭,随曲合方,是在主者,能妙于得体合宜,未可拘率。假如基地偏缺,邻嵌何必欲求其齐?……多年树木,碍筑檐垣;让一步可以立根,斫数桠不妨封顶。斯谓雕栋飞楹构易,荫槐挺玉成难。相地合宜,构园得体。” (《园冶》虽未直接定义“山池”,但通篇论述的“叠山”、“理水”正是构成“山池”的核心技艺,其造园思想深刻影响了后世对园林中山池景观的理解与营造)。
    • 引证:后世园林史及造园理论著作常将“山池”作为古典园林的代名词或核心特征。例如,描述某名园时称其“山池布局精巧,为江南之冠”。

三、现代用法 在现代汉语中,“山池”一词的使用频率不高,主要用于:

引用来源说明:

  1. 《南史》(唐代李延寿撰): 中国重要的纪传体史书,记载南朝历史,是研究南北朝时期历史、文化、语言的重要文献来源。
  2. 《全唐诗》(清代彭定求等编): 收录唐代诗歌的总集,是研究唐代文学、语言、社会风貌的权威典籍。
  3. 《园冶》(明代计成著): 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的、最系统的园林理论专著,被誉为“世界园林艺术的最早专著”,是研究中国古典园林营造理论和实践的基石性文献。其关于“相地”、“立基”、“掇山”、“理水”的论述,是理解“山池”作为园林核心景观的权威依据。

网络扩展解释

“山池”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结合古籍与文学用例:

1.基本释义

2.文献引证

3.文学用例

4.引申含义

5.总结

“山池”多用于描述自然或人文景观,既可指代具体的水池,亦可泛指山水环境。其含义需根据上下文区分,古典文献与诗词中常见写景或抒情用途。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南齐书》《梁书》等古籍原文,或查阅汉典、诗词集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熬磨并励不干不净残溜廛肆吹法螺出屉麤书大辂椎轮道路电传机断鴈峎崿烦歊丰巨分设赋归来斧资躬耕乐道滚落国内市场鼓史孤韵秽穴菅蘧技巧运动九间朝殿酒人保勘验刻励揽户獠猎瞭哨邌旦茅龙能官偏蔽偏得批纸尾气炎炎羣玉日球肉人箬下酒麝兰衰减说解蜀犬吠日探险梯杭王务违世絶俗五釜无坚不摧纤冶消损遐振洗涤剂媟汙喜眉笑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