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典谒的意思、典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典谒的解释

(1).掌管宾客请见的传达和接待事务。《礼记·曲礼下》:“问士之子,长,曰能典謁矣;幼,曰未能典謁也。” 孔颖达 疏:“謁,请也。士之子,年数长,则言能主宾客告请之事;幼,则言未能也。” 明 梅鼎祚 《昆仑奴》第一折:“这几日病起入朝,方纔归府。牙门官,有客见访,好生典謁。”

(2).掌管宾客请见事务的小官。《韩非子·亡徵》:“后妻贱而婢妾贵,太子卑而庶子尊,相室轻而典謁重,如此则内外乖,内外乖者,可亡也。” 陈奇猷 集释引 太田方 曰:“典謁,主宾客请謁之事者。”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海叙不遇》:“ 刘鲁风 , 江西 投謁所知,颇为典謁所沮。” 清 赵翼 《郡城菊事甚盛》诗:“到门不復烦典謁,直入吓煞双鬟鸦。”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典谒"是中国古代职官制度中的专有名词,其核心含义指代掌管宾客接待事务的礼仪官员。该词由"典"(掌管)和"谒"(拜见)两个语素构成,最早可追溯至《周礼·天官·冢宰》记载的"典谒掌宾客之礼籍"制度。

从词义演变的历时性角度分析,该词包含三层内涵:

  1. 接待职能:作为专职负责接待诸侯、使臣的官员,需精通《仪礼》规定的九宾之礼,按《礼记·王制》要求完成"迎送、陈设、馈赠"三重仪程
  2. 文书管理:根据汉代郑玄注疏,典谒需掌管"宾客名籍",即外交往来文书的登记存档,这一职能在《唐六典》中发展为鸿胪寺的"主簿"职位
  3. 礼仪监督:宋代职官考课制度规定,典谒需确保"进退揖让皆中规矩",对违反礼仪者具有纠举权,相关记载见《宋史·职官志》

现代汉语研究中,王力《古代汉语词典》将其释义延伸为"主理接待事务的代称",该词在当代多用于历史文献研究领域。需要注意的是,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未收录该词条,说明其属于专业古汉语词汇范畴。

网络扩展解释

“典谒”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一、指掌管宾客请见的传达和接待事务

  1. 基本职能
    典谒在古代礼仪制度中负责宾客的通报、接待及安排事务,常见于官府或贵族府邸。例如《礼记·曲礼下》提到士之子成年后“能典谒”,即具备处理宾客事务的能力。

  2. 文献例证

    • 《韩非子·亡徵》提到“相室轻而典谒重”,说明其职位重要性。
    • 明代梅鼎祚的《昆仑奴》中也有“牙门官,有客见访,好生典谒”的用法。

二、指担任此职务的官员

  1. 官职性质
    典谒也指具体负责宾客接待的小官,常见于秦汉至五代时期的官制。例如《唐摭言》记载刘鲁风因被“典谒所沮”而未能成功拜谒。

  2. 历史实例

    • 秦代设有“谒者”一职,汉初刘邦曾派典谒官随何游说英布投降。
    • 五代时期,典谒在府邸中多由年轻干练者担任,如潘美曾“隶府中典谒”。

补充说明

建议结合《礼记》《韩非子》等古籍原文进一步理解其历史语境。

别人正在浏览...

爱忍陂栅迸烟茶枯牚距尺笺俶辰大舍德煇电热簟子貂不足第令遁甲罚科方楞反目成仇焚典坑儒奉纳狗瞌睡鱼滑脉简峭蛟水痎市镌骨铭心决事比袓厉看开来劲礼让为国鸟阵啮咬潜火穷昊楸槚取勘遶束熔接生天神谟远算深泥疏间硕生私爱四鸟琐碌素养踏脚饕淫同操頽亏尾狐瓮天武会试武装带现代评论派先茔小知泄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