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典谒的意思、典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典谒的解释

(1).掌管宾客请见的传达和接待事务。《礼记·曲礼下》:“问士之子,长,曰能典謁矣;幼,曰未能典謁也。” 孔颖达 疏:“謁,请也。士之子,年数长,则言能主宾客告请之事;幼,则言未能也。” 明 梅鼎祚 《昆仑奴》第一折:“这几日病起入朝,方纔归府。牙门官,有客见访,好生典謁。”

(2).掌管宾客请见事务的小官。《韩非子·亡徵》:“后妻贱而婢妾贵,太子卑而庶子尊,相室轻而典謁重,如此则内外乖,内外乖者,可亡也。” 陈奇猷 集释引 太田方 曰:“典謁,主宾客请謁之事者。”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海叙不遇》:“ 刘鲁风 , 江西 投謁所知,颇为典謁所沮。” 清 赵翼 《郡城菊事甚盛》诗:“到门不復烦典謁,直入吓煞双鬟鸦。”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典谒”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一、指掌管宾客请见的传达和接待事务

  1. 基本职能
    典谒在古代礼仪制度中负责宾客的通报、接待及安排事务,常见于官府或贵族府邸。例如《礼记·曲礼下》提到士之子成年后“能典谒”,即具备处理宾客事务的能力。

  2. 文献例证

    • 《韩非子·亡徵》提到“相室轻而典谒重”,说明其职位重要性。
    • 明代梅鼎祚的《昆仑奴》中也有“牙门官,有客见访,好生典谒”的用法。

二、指担任此职务的官员

  1. 官职性质
    典谒也指具体负责宾客接待的小官,常见于秦汉至五代时期的官制。例如《唐摭言》记载刘鲁风因被“典谒所沮”而未能成功拜谒。

  2. 历史实例

    • 秦代设有“谒者”一职,汉初刘邦曾派典谒官随何游说英布投降。
    • 五代时期,典谒在府邸中多由年轻干练者担任,如潘美曾“隶府中典谒”。

补充说明

建议结合《礼记》《韩非子》等古籍原文进一步理解其历史语境。

网络扩展解释二

《典谒》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 典谒(diǎn yè)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接待访客、拜会贵宾。它由两个部分组成,右边的“谒”表示向高级人物拜见,左边的“典”表示礼仪和规定的事务。因此,典谒是指按照规定的礼仪拜会贵宾或接待访客的行为。 拆分部首和笔画: - 拆分部首:典(diǎn),谒(yè) - 笔画:典(八画),谒(谒常用谢,总计13画) 来源: - 典谒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官方礼仪制度。在古代,接待和拜会贵宾是国家事务中的一部分,有严格的规定和仪式。通过典谒,人们向高级人物表示敬意,并展示他们对礼仪的重视。 繁体: - 繁体字“典謁”是《康熙字典》收录的版本,与简体字“典谒”是相同的词语,只是书写形式上有所不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 - 在古代,典谒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在篆刻和隶书时期,典谒的字形略有变化,但整体意义与现代相同。 例句: - 他接受了典谒并主持了一个重要的会议。 - 我们需要准备充分,以便得体地进行典谒。 组词: - 典谒官 - 典谒礼仪 - 典谒仪式 近义词: - 拜访、拜会、接待 反义词: - 忽略、冷落、 疏远 希望这些解释对你有所帮助!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暗昧背云变咎扁桃体炎鼈爪并伙鞞舞裁模残存赤潮摛辞麤犷粗毛大大小小多宠遏流云繁漫翻弄繁盛番戍感耳高层建筑公涂海口市旱暵浑沌蹇产嘉羡絶致刊物诔諡俪陈陵躐闷闷不乐名垂后世千里骥穷申求楼去妇软风三徽讪答答地上材山赀审当身无长物祀堂宿雠頽甍碨泱文联沃灌踒闪屋比无边无沿物殉咸黜线段崄夷下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