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第令的意思、第令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第令的解释

[even though](连) 表让步关系,可译为“即使”、“纵使”

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史记·陈涉世家》

详细解释

古代府第内供差遣的人。《南史·王藻传》:“第令必凡庸下才,监子皆葭萌愚竖。”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第令"是一个文言虚词组合,多见于古代汉语文献中,现代汉语已较少使用。其含义和用法需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三类:

  1. 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即使"、"纵使"

    • 用于假设复句的前一分句,提出一种假设或极端情况,后一分句表示结果或结论不受此影响。
    • 例:第令有愆,犹当蔽其小恶。(即使有过错,也应当掩盖他的小过失。)详见《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字条释义项七。
    • 例:第令事成,天下共攻之。(纵使事情成功了,天下人也会共同讨伐他。)参考《古汉语虚词词典》(商务印书馆)"第"字条。
  2. 表示让步关系,相当于"就算"、"尽管"

    • 用于承认某种事实或可能性,后一分句转折指出与之相对或不受其限制的情况。
    • 例:第令骨肉还,关山阻且长。(就算亲人能回来,关山阻隔路途漫长。)此用法与假设关系相近,但更侧重对已知或可能事实的承认。释义可综合参考《王力古汉语字典》"第"字条及《辞源》(第三版)"第令"条。
  3. 表示条件关系,相当于"只要"(此用法相对较少)

    • 用于条件复句的前一分句,提出一个充分条件,后一分句表示在此条件下产生的结果。
    • 例:第令得行其意,虽死无恨。(只要能实现我的意愿,即使死了也没有遗憾。)此义项可参见《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字条释义项七的引申义说明。

现代使用提示: "第令"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已基本消亡,仅存于对古代文献的阅读和研究之中。理解其含义需紧密结合上下文语境,其核心功能在于表达一种让步或假设的逻辑关系。

引用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第令”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一、作为连词表让步关系

  1. 含义:相当于“即使”“纵使”,表示假设性让步,常见于文言文语境。例如:
    • 《史记·陈涉世家》:“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即使不因误期被斩首,戍边而死的概率也高达十分之六七)
  2. 用法特点:多与“借”连用(如“借第令”),构成复合让步连词,强调极端假设下的结果依然存在。

二、作为名词指府第差役

  1. 含义:指古代贵族府邸中供差遣的仆役或低级官吏。例如:
    • 《南史·王藻传》:“第令必凡庸下才,监子皆葭萌愚竖。”(府中的差役多是平庸之辈,监工也是愚钝之人)
  2. 背景:常见于史书对官僚贵族生活的描述,反映古代等级制度下的仆役体系。

补充说明

别人正在浏览...

白冢傍境宝贝贝尔电话实验室背乡编民禀火策动大海打筋斗蹈抵掂提地螾短缩愕窒发回发送飞蛾赴烛奋节俯聆蚨母高爵厚禄膏腴子弟拱宸勾绘钩锁裹金含敛皓衣化驰黄牛峡溷冒互相推诿见兔放鹰借巧句弓犒设科头细粉醪纩里言隆邈轮裳磨菇评事清检寝斋琼簪渗滤十二金钗书尺松花纸送日岁月如流桃花太阳天闲同源违诡无二无是非相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