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现代评论派的意思、现代评论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现代评论派的解释

文化派别。因1924年创办《现代评论》周刊而得名。成员多系从英美归来的留学生,政治态度和思想倾向不尽一致。曾因反对群众的革命斗争,受到鲁迅批判。《现代评论》于1928年底停刊后,该派随之解体。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现代评论派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出现的一个重要文化思想流派,主要活跃于1924年至1928年间。该学派以胡适、陈西滢、徐志摩等留学欧美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为核心成员,因其同人刊物《现代评论》周刊(1924年12月创刊于北京)而得名。其核心主张包括:

  1. 思想基础与立场

    秉持自由主义、渐进改良主义思想,强调理性、宽容与学术独立。他们推崇西方民主制度与科学精神,主张以温启蒙和制度改良推动中国现代化,反对激进革命。在文化领域倡导“整理国故”与“全盘西化”的调和,强调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性继承,同时系统引入西方现代文明成果。

  2. 主要活动与论争

    作为新文化运动后重要的舆论阵地,该派深度参与了当时的思想文化论战。其最著名的论争是与鲁迅、周作人等为代表的“语丝派”围绕女师大风潮、“三一八”惨案等事件展开的笔战,焦点集中在社会批评的态度、知识分子责任及对当局立场等问题上,凸显了自由主义与左翼知识分子在政治立场、斗争方式上的深刻分歧。在学术上,他们推动了实证主义研究方法在人文社科领域的应用。

  3. 历史定位与影响

    现代评论派代表了五四后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重要一翼,其思想与实践深刻影响了中国现代学术、教育及政治思潮的发展。尽管因政治环境变化(如北洋政府打压、北伐战争兴起)于1928年底停刊而逐渐消散,但其倡导的理性精神、学术独立和对现代性的追求,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留下了独特印记,也为理解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道路选择提供了关键视角。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现代评论派是20世纪20年代以《现代评论》周刊(1924年12月创刊)为核心形成的文化政治团体,具有以下特点:

1. 构成与背景 成员以胡适、陈西滢、徐志摩、王世杰等英美归国知识分子为主,主张自由主义思想。该派系并非单纯的文学团体,而是涉及政治、经济、文艺等多领域的综合性文化流派。

2. 核心主张

3. 文学贡献 在散文创作领域成就显著,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以华丽自由著称,陈西滢的杂文则以幽默犀利的时事评论见长。

4. 历史影响 虽于1928年随《现代评论》停刊而解体,但其倡导的理性批判精神为新文学发展提供了多元视角,同时作为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反映了当时中国思想界的复杂面貌。

争议性:因部分成员与北洋政府关系密切,且反对激进革命,该派常被贴上“资产阶级右翼”标签。

别人正在浏览...

保终罢需比较价格伯季薄言布伍程酒程粮陈闻窗户眼儿旦莫得胜头回典综冬景天顿食儿童飞蛾赴烛刚前获释监视户骄怒箕服酒肆康侯愧惮亏折栏马墙老谬流水不腐,户枢不蝼楼船闹喧畔援佩玉蓬阆轻艓青组柔胜溞溞沙日生爻水狱疏莽昙昙讨撮天后廷史投牒驒騱徒首外嬖外化外隶外兄弟痿疾下古曏使险螫险敻消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