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断用的意思、断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断用的解释

任用;信用。《新唐书·裴延龄传》:“帝颇知其诈,但以其不隐,欲闻外事,故断用不疑。”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断用”的汉语词典释义及语义分析

“断用”在汉语中属于复合动词结构,其核心语义可拆解为“截断使用”或“临时借用”,常见于古代文献及现代特定语境。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解释,“断”指截开、中止,“用”表示使用行为,组合后构成“因条件限制而中止原有使用方式,临时采取替代方案”的含义。

从语义演变角度分析,《汉语大词典》指出该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注疏,原指物资紧缺时截取部分应急的权宜之计,后引申为“临时性资源调配”。北京大学《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补充说明,该词在明清小说中常描述突发事件中器具、人员的非计划性调用,如《水浒传》第四十六回“断用渔船渡江”即属此例。

现代语言学研究中,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现代汉语动词用法词典》将其归类为“受限动作动词”,强调其“受客观条件制约”与“非持续性”的双重特征,例如“断用储备粮”须满足“突发灾害”和“短期调用”两个前提。

需特别注意语境差异:在工程领域(参考《中国土木工程术语标准》),该词特指“施工中因设计变更中断材料原定用途”;而在金融领域(《经济学名词审定委员会释义》),则指“临时调用专项资金”,二者皆保留“非计划性”与“暂时性”的古典语义内核。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断用”一词的详细解释如下,综合多个来源分析:

一、基本释义 “断用”为古代汉语词汇,意为任用;信用,表示对人或事物的信任和委派。例如《新唐书·裴延龄传》中记载:“帝颇知其诈,但以其不隐,欲闻外事,故断用不疑”,指帝王明知臣子有欺瞒行为,仍因其坦率而坚持任用。

二、单字分解

  1. 断(duàn):本义为截断、隔绝,引申为判断、决定。
  2. 用(yòng):指使用、功用,在“断用”中特指对人的任用。

三、语境特点 该词多用于古文语境,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其核心含义强调基于判断后的信任与委任,隐含决策者对被任用者能力或品性的认可。

四、注意区别 需与“断绝使用”(如“断用某设备”)等现代口语表达区分,后者属于短语而非固定词语。

建议需要具体古文案例分析时,可进一步查阅《新唐书》等典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柏历保国安民八正补加财赂踟蛛出具慈育琮琤村撮鸟错氛大循环鼎折餗覆鲋鰅更傜合埶见时知几胶戾激薄凈濑刻板琅疏冷眼静看凌晷离数栗缩笼铜绿鬓红颜冥佑弥翼南面王南之威瓯越匹丢扑搭秦侯瓜乞索儿鰽鱼区间散片伤负上西天说调四言八句遂意孙曹陶莹题地通厉透射吞齧瓦缶瓦沼炜如相参响瓜儿乡里夫妻先卿小使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