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司空见惯的意思、司空见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司空见惯的解释

[common;be a common occurrence] 相传唐代司空李绅请卸任的和州刺史刘禹锡喝酒,席间刘禹锡作诗,有“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的句子。后来用“司空见惯”表示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

详细解释

唐 孟棨 《本事诗·情感》:“ 刘尚书 禹锡 罢 和州 …… 李司空 罢镇在京,慕 刘 名,尝邀至第中,厚设饮饌。酒酣,命妙妓歌以送之。 刘 於席上赋诗曰:‘……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 江 南刺史肠。’”后因以称事之常见者。《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 安公子 是前度 刘郎 , 何小姐 是司空见惯,倒也用不着十分羞涩,便举案齐眉,同吃了一顿饭。” 吴玉章 《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七:“至于华侨被殴辱、房屋被烧毁等等,早已成为司空见惯的平常事情。”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司空见惯”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释义 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其中“司空”是古代官职名称(西周始设,掌管土木水利),原指司空这类高官看惯了奢华场景,后演变为对常见现象的形容。

二、出处与典故 源自唐代刘禹锡的诗句:“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据记载,刘禹锡任苏州刺史时,受邀到曾任司空的李绅家中赴宴,对其奢靡场景感到震惊,而李绅却习以为常。

三、用法特征

四、近义与反义

五、示例应用

  1. 古代:李绅家中歌妓劝酒的场景让刘禹锡写下此诗
  2. 现代:郭沫若曾用此成语描述“帝国主义”一词从讳名到常见的变化
  3. 日常:形容随地吐痰等不文明现象普遍存在

该成语生动体现了中国文化中“见多不怪”的认知逻辑,其历史跨度从西周官职到唐代诗歌,最终演变为现代汉语中的高频词汇。

网络扩展解释二

什么是《司空见惯》

《司空见惯》是一个成语,用以形容某件事情或者某种现象“非常常见,看得很习以为常”。这个成语常用于贬义,表示对于某种事物的过于常见或者习以为常而不感到震惊或惊讶。

拆分部首和笔画

《司空见惯》中的第一个字“司”,属于金文部首“土”,它的结构和写法与“土”字相同。第二个字“空”是属于食物部首“穴”的一个汉字,它共有8个笔画。第三个字“见”,是由观看部首“见”和“目”结构组成,它的笔画数为7。最后一个字“惯”,是由心部首“忄”和贯通部首“贯”组成,它的笔画数为12。

来源和繁体

《司空见惯》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史记·项羽本纪》中的记载。根据文中叙述,项羽是秦末农民起义军首领,他一直在与秦军作战。一次,项羽的军队攻打秦军的大本营郑县,夜间偷袭秦军后方,焚烧结营帐篷,烧得熊熊大火,一片昏黄。当天晚上,军中大将军张良向项羽上表,并说道:“司马尚且焚而不顾,况百姓乎?此乃仁人之所见惯也。” 从此,成语“司空见惯”开始广泛流传。

在繁体字中,成语“司空见惯”字形保持不变。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成语“司空见惯”中的“司”字常用“宀”作为上方的部首,下方写“土”字的发音符号表示声音。成语中的“空”字常用“穴”作为下方的部首,上方用“工”来表示发音的声旁。成语中的“见”字写作“見”,最后一个字“惯”写作“慣”,是在心部旁加上“貫”作为声旁。

例句

这个小偷每天晚上都在这个小区作案,已经司空见惯了。

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组词:司空折冲、司空见惯、司空骀薮。

近义词:司空平常、司空见俗。

反义词:罕见、非同寻常。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