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隄遏的意思、隄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隄遏的解釋

堤防,堤岸。《三國志·吳志·諸葛恪傳》:“ 魏 以 吳 軍入其疆土,恥於受侮,命大将 吳遵 、 諸葛誕 等率衆七萬,欲攻圍兩塢,圖壞隄遏。”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隄遏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由“隄”和“遏”兩個字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與水流的控制和防禦工程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單字釋義

  1. 隄 (dī)

    指人工修築的擋水建築物,即“堤壩”。其本義是用土石等材料築成的防水高岸。《說文解字》釋:“隄,唐也”(“唐”通“塘”,指堤岸),強調其阻隔水流的功用。現代漢語中多寫作“堤”。

  2. 遏 (è)

    意為阻止、阻擋。《說文解字》注:“遏,微止也”,引申為強制性的制止行為。如“遏制”“遏止”均保留此義。

二、複合詞釋義

隄遏作為合成詞,指通過修築堤壩來攔截或約束水流的行為或工程。其核心包含兩層含義:

三、古籍引證

該詞多見于水利文獻及史書:

四、現代關聯

“隄遏”一詞在現代漢語中已罕用,但其概念仍存在于水利術語中:


總結

“隄遏”是古代描述以堤壩攔截、控制水患的專有詞彙,體現了傳統水利工程中“堵疏結合”的智慧。其語義在現代漢語中已分化至“堤防”“阻遏”等相關詞彙中,但作為曆史術語仍具研究價值。

參考資料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點校本)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3. 班固《漢書·溝洫志》(中華書局校勘本)
  4. 郦道元《水經注》(上海古籍出版社注釋本)
  5. 《中國水利史綱要》(水利電力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隄遏”是“堤遏”的異體寫法,兩者含義相同,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指堤防、堤岸,即用于防洪或阻擋水流的土木結構。該詞出自《三國志·吳志·諸葛恪傳》:“魏以吳軍入其疆土,恥於受侮,命大将吳遵、諸葛誕等率衆七萬,欲攻圍兩塢,圖壞隄遏”()。

詞義解析

  1. 字面構成:

    • 隄/堤:防水建築,多用土石築成(如河堤、海堤)。
    • 遏:本義為阻止,此處引申為阻擋水流的設施()。
  2. 文獻用例: 在《三國志》中描述魏國試圖破壞吳軍的堤防設施,體現其軍事防禦功能()。

其他争議釋義

有少數資料(如)将其解釋為成語“阻止、遏制勢力”,但此說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為引申誤讀,建議以原義為準()。

“隄遏”主要用于描述古代水利工程中的堤岸結構,兼具防洪與軍事防禦作用。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三國志》原文或水利曆史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辨雪避乖龍瘥疠誠愫持滿戒盈攡竹丑地辭華得道電力網多岐法貨返樸歸真發展豐霸副使覆席閣僚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詭讬國防過早海瑞宏整回飄積安兼營棘楚精确金儀救焚益薪匡備堀閲拉瑟麗禍俪然馬市冥府木蠹爬蟲飄帶蚍蜉批扞平碼館慶吊散散落落詩詞時疫事指縧蟲土地廟土官外僚亡厝危難問遂蕪詞湘陵妃子小産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