衮藻的意思、衮藻的详细解释
衮藻的解释
衮衣上的藻饰。 晋 葛洪 《抱朴子·尚博》:“或云小道不足观,或云广博乱人思。而不识合錙銖可以齐重於山陵,聚百十可以致数於亿兆,羣色会而衮藻丽,众音杂而韶濩和也。”
词语分解
- 衮的解释 衮 ǔ 古代君王等的礼服:衮服。衮衣。衮冕。华衮(色彩绚丽的官服)。 笔画数:; 部首:衣; 笔顺编号:
- 藻的解释 藻 ǎ 隐花植物的一大类,无根、茎、叶等部分的区别,有叶绿素可以自己制造养料,种类很多,海水和淡水里都有,极少数可生活在陆地的阴湿地方:水藻。海藻。小球藻。藻类植物。 泛指生长在水中的植物,亦包括某些
专业解析
衮藻(gǔn zǎo)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字源、典籍运用及象征意义三个层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
字义构成
“衮”指古代帝王或三公(最高官职)穿戴的绣有龙纹的礼服;“藻”本义为水草,引申为华美的纹饰或辞藻。二字组合后,原指帝王礼服上精美的纹饰,后衍生出双重象征意义。
-
核心含义
- 帝王德行的彰显:衮服纹饰象征统治者显赫的功绩与美德,如《尚书·益稷》载“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描述衮冕纹饰对应天道伦常。
- 文采与功业的并美:引申为文治武功的双重辉煌,如唐代王勃《九成宫颂》以“衮藻”喻帝王“文章与礼乐同风,勋德共山河并壮”的盛世气象。
二、文化象征与典籍用例
-
政治伦理符号
衮藻在礼制中代表“以纹载道”,《周礼·春官·司服》规定衮冕“享先王则服之”,其纹章系统(如日、月、星辰、山、龙等)暗喻帝王应具备的德行,成为儒家“君德合天”思想的视觉化表达。
-
文学经典中的升华
- 《文心雕龙·时序》:“逮孝武崇儒,润色鸿业……礼乐争辉,辞藻竞骛。”此处“藻”虽未与“衮”连用,但语境中“礼乐”(衮冕所代)与“辞藻”的并置,揭示了二者在文化叙事中的关联性。
- 唐代诏令文书:常见“衮藻昭宣”“藻耀高翔”等表述,将帝王政绩与文教繁荣并称为“衮藻之盛”,如《全唐文》载玄宗时期褒奖词臣诏书。
三、现代语义延伸
在当代汉语中,“衮藻”因生僻性较少使用,但作为文化符号仍见于两类语境:
- 历史研究:描述古代服饰制度时特指衮冕纹章,如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考据衮服“十二章纹”中藻纹的象征。
- 修辞借鉴:少数文史著作以“衮藻”代指兼具实质成就与审美价值的典范,如称某学术成果“堪称学林衮藻”。
权威参考来源:
- 字义解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4)第10卷“衮”“藻”条目。
- 礼制考据:《周礼注疏》(郑玄注,贾公彦疏,中华书局影印本)。
- 典籍用例:《尚书正义》(孔颖达疏,上海古籍出版社)、《文心雕龙译注》(王运熙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 服饰研究:《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沈从文著,商务印书馆增订版)。
网络扩展解释
“衮藻”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古代礼服“衮衣”上的装饰纹样或藻饰,具体解释如下:
一、词义解析
- 衮衣:古代帝王或上公的礼服,通常绣有龙纹等象征尊贵的图案。
- 藻饰:原指服饰上的华美装饰,后引申为文辞修饰。在“衮藻”中特指衮衣上的纹样或装饰元素。
二、出处与用法
- 文献来源:最早见于晋代葛洪《抱朴子·尚博》:“羣色会而衮藻丽,众音杂而韶濩和。”此处以衮藻的华丽比喻学问广博的益处。
- 现代释义:现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描述古代服饰的精致装饰,或借指尊贵事物的外在表现。
三、补充说明
- “藻”的关联含义:单独使用时,“藻”可指水生植物(如水藻)或文辞修饰(如“辞藻”),但在“衮藻”中仅与服饰装饰相关。
- 文化意义:衮藻的纹样设计常体现等级制度,如龙纹、日月星辰等图案,是古代礼制的重要符号。
如需进一步了解衮衣的具体形制或藻饰类型,可参考《周礼》等古籍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騃庸保家卫国不二法补痕称斤掂两宸衷稠稠醇茂春仗畜眼聪警蹴迮地金犊儿碓屋繙閲丰标不凡佛手弓力观望寒盟横塞鸿宝红苏贿赂并行简核尖奴嘉则酒佐看钱刻廉楞迦离亭落籍免不了敏才明器摩捋挪威海軯訇皮张扑哒乾爹弃秽情素生腰坐沈湛石壑市丈寿国署摄缩頞畏闪舞凤武士五时副车歊氛泄寃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