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猛武的意思、猛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猛武的解释

猛虎。 唐 李白 《送张秀才从军》诗:“六駮食猛武,耻从駑马羣。” 王琦 注引 萧士贇 曰:“猛武,当作猛虎。 唐 国讳虎,故以‘武’易之。” 瞿蜕园 朱金城 校注:“ 萧 本作虎。按 唐 人避讳,虎皆作‘武’,作‘虎’者后人所改。”参见“ 猛兽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猛武”是汉语复合词,由“猛”与“武”两个语素构成,具体释义如下:

一、本义解析 “猛”指勇猛刚烈,《说文解字》释为“健犬也”,引申为气势强盛;“武”在甲骨文中从戈从止(脚趾),《左传》载“止戈为武”,原指军事征伐。二字组合后形成形容词性短语,表示“勇猛威武的战斗气概”。

二、引申义项

  1. 军事勇力:特指武将在战场上的骁勇表现,如《后汉书》载“猛武之将,国之爪牙”。
  2. 性格特质:形容人刚毅果决的性格特征,《世说新语》有“猛武过人,而宽仁不足”的评述。
  3. 象征符号:古代军旗、仪仗常用猛兽图案与兵器纹饰组合,形成“猛武”的视觉象征体系。

三、现代用法 现代汉语中多用于书面语,常见于历史评述(如“猛武善战的将军”)、文学描写(如“猛武如虎的气势”)等语境。该词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被标注为“形容勇猛刚强,多用于褒义”。

网络扩展解释

“猛武”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主要与唐代避讳制度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1. 本义与避讳
    “猛武”实为“猛虎”的避讳写法。唐代因避太祖李虎名讳,将“虎”字替换为“武”字。例如李白《送张秀才从军》中“六駮食猛武”一句,即用“武”代指“虎”。

  2. 文献例证
    在《送张秀才从军》诗中,王琦注引萧士贇观点指出:“猛武,当作猛虎。”瞿蜕园与朱金城的校注进一步说明,唐代文献中“虎”多被改为“武”,后世抄录时可能还原为“虎”。

  3. 词义关联
    该词与“猛兽”相关,特指老虎的凶猛特性。唐代避讳制度下,类似替换常见,如“虎符”改称“兽符”等。

  4. 其他释义争议
    极少数资料(如、7)提及“刚猛有力”的引申义,但此说法缺乏权威文献支持,可能为后世衍生解读,不建议作为主要释义。

“猛武”是唐代避讳文化产生的特殊用词,核心含义等同于“猛虎”,需结合历史背景理解其用法。

别人正在浏览...

百亩碧芳酒宾附蝉緌蟹匡螭坳驰道筹谋畜聚風輕雲浄更正蚼蛆孤绩海湄淮剧谎嘴坚壁郊辞济成凈饭王警惧久久祭养计资眷命狂瘈魁俊窥取库傉官剌缪劳民动众棱等登连珠炮淋淋漓漓陋汙漫乱媚惑鸣钟食鼎南诏泼说青门种瓜勤快裘冕神乎其神伸剖十锦实録汜人伺瑕导隙苏海韩潮随逮枱灯土制微纶威明文化生活出版社闻喜宴匣剑象译写润西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