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掌管烽火的官员。《太平御览》卷三三五引 唐 令狐德棻 《后周书》:“ 白兽烽 为商人所烧,烽师纳货,不言其罪。”
“烽师”是古代边防体系中负责管理烽火台的官员,主要职责包括点燃烽火传递军情、维护烽火设施及日常警戒。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
烽师指掌管烽火的官员,属于古代军事防御体系中的基层职位。其名称由“烽”(边防报警烟火)和“师”(职能人员)组合而成。
职责范围
历史记载
据《太平御览》引唐代令狐德棻《后周书》记载,曾有“白兽烽”因商人纵火被毁,烽师受贿隐瞒事件,侧面反映其职责重要性。
相关延伸
烽火信号形式多样,白天用烽、表、烟,夜间用苣或积薪燃烧火光,部分情况辅以鼓声配合。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边防体系,可参考《后周书》或唐代军事制度相关文献。
《烽师》是一个指代烽火台守卫、负责点燃和传递战火讯息的军士的词语。
《烽师》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火”和“师”。其中,“火”部的拼音是huǒ,笔画数为四,表示火焰;“师”部的拼音是shī,笔画数为10,表示军队或军师。
《烽师》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时候,为了战争时能够更快地传递军情,人们建立了烽火台。烽火台由军士负责守卫和点燃,他们被称为“烽师”。因此,“烽师”一词便衍生而来。
《烽师》的繁体字是「烽師」。繁体字的使用主要是在一些传统文化或繁体字地区,如台湾、香港等。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以小篆为主要形式的时期,烽师的写法是「烽師」,字形与古时的繁体字相似。
例句1: 他被任命为烽师,负责烽火台的守卫工作。
例句2: 那个烽师在黑暗中点燃了战争的火种。
组词示例:烽火、烽台、烽烟
近义词示例:军士、军师、信使
反义词示例:烽火台上的军士们,与烽师相反,是烽火台上的平民或其他非军事职务人员。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