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三恪的意思、三恪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三恪的解释

周 朝新立,封前代三王朝的子孙,给以王侯名号,称三恪,以示敬重。 周 封三朝说法有二。一说封 虞 、 夏 、 商 之后于 陈 、 杞 、 宋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昔 虞閼父 为 周 陶正,以服事我先王。我先王赖其利器用也,与其神明之后也,庸以元女 大姬 配 胡 公,而封诸 陈 ,以备三恪。” 杜预 注:“ 周 得天下,封 夏 、 殷 二王后,又封 舜 后,谓之恪,并二王后为三国。其礼转降,示敬而已,故曰三恪。”一说封 黄帝 、 尧 、 舜 之后于 蓟 、 祝 、 陈 。《诗·陈风谱》 唐 孔颖达 疏:“案《乐记》云:‘ 武王 未及下车,封 黄帝 之后於 蓟 ,封帝 尧 之后於 祝 ,封帝 舜 之后於 陈 ;下车乃封 夏后氏 之后於 杞 ,投 殷 之后於 宋 。’则 陈 与 蓟 祝 共为三恪, 杞 宋 别为二王之后矣。”后世帝王亦多承三恪之制。《新唐书·玄宗纪》:“﹝ 天宝 九载﹞九月辛卯,以 商 、 周 、 汉 为三恪。”《新五代史·晋高祖纪》:“﹝ 天福 二年春正月﹞封 唐 宗室子为公,及 隋 酅公 为二王后,以 周 介公 备三恪。” 清 钱谦益 《会同馆》诗之一:“会朝 青海 班三恪,莫讶胡儿説会同。”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三恪”是中国古代周朝建立后为彰显正统地位、安抚前朝后裔而实行的分封制度,具体解释如下:

一、定义与起源

“三恪”指周朝分封前代三个王朝(或圣王)的后裔为诸侯,赐予封地和爵位,以示对前朝的尊崇。“恪”意为尊敬,象征新政权对历史传承的认可。

二、分封对象的两种说法

  1. 虞、夏、商后裔说
    封虞舜后裔于陈国(今河南淮阳),夏朝后裔于杞国(今河南杞县),商朝后裔于宋国(今河南商丘)。此说见于《左传》及杜预注疏。

  2. 黄帝、尧、舜后裔说
    另一说认为分封黄帝后裔于蓟(今北京)、尧后裔于祝(今山东济南)、舜后裔于陈。此说见于唐代孔颖达对《诗经》的疏解。

三、政治目的与意义

四、后世影响

汉代以后,历代王朝多效仿“三恪”制度,如曹魏封汉献帝为山阳公,唐代封隋朝后裔为酅国公,形成“二王三恪”传统(即尊前两朝为“二王”,前三朝为“三恪”)。

五、相关争议

关于分封对象的具体朝代,历史记载存在差异,可能与周初分封策略调整或后世学者解读不同有关,但核心思想均为通过礼制巩固政权合法性。

网络扩展解释二

三恪

三恪是一个汉字词语,拆分部首为“三”和“恪”,总共有12个笔画。

来源

三恪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诗经·秦风·翩翩》中的一句话:“胡笳何恪,乐只君子。”意为美妙动听的胡笳声音,使人忍不住陶醉其中。后来,人们将“胡笳何恪”中的“恪”字独立出来,并广泛引用。

繁体

在繁体字中,三恪的写法保持不变。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汉字“三恪”的写法没有太大变化,仍然是由12个笔画组成,底部左边为“三”字,上面右边为“恪”字。

例句

组词

三千恪守、三世恪守

近义词

忠诚、敬业

反义词

漠不关心、不负责任

别人正在浏览...

百叶窗贝裘碑阴文炒咬赤肉丹霜淡伫道荫东流斗蛩惰容方盖轺方君防止核扩散条约肥煤風緒锢弊横撄画冠交态捷剟桀竖惊逃吭吃括地老参雷首连苕离背罗绷鳗鲡美滋滋绵里针闹银蛾念奴娇女宫浅见寡闻潜耀迁谪气充志骄汽轮发电机青律缺如柔娥睿明三望食地世烛顺口开河说媒嘶鸣俗忌天理昭然托架忘味完镜尾狐危岩五百年前细柳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