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inting] 丹和青是我国古代绘画,常用的两种颜色,借指绘画
竹帛所载,丹青所画。——《汉书·苏武传》
尤善丹青。——《晋书·顾恺之传》
(1).丹砂和青雘,可作颜料。《周礼·秋官·职金》:“掌凡金玉锡石丹青之戒令。”《史记·李斯列传》:“ 江 南金锡不为用, 西蜀 丹青不为采。”《汉书·司马相如传》:“其土则丹青赭堊。” 颜师古 注:“ 张揖 曰:‘丹,丹沙也。青,青雘也。’……丹沙,今之朱沙也。青雘,今之空青也。”
(2).红色和青色。亦泛指绚丽的色彩。 汉 陆贾 《新语·道基》:“民弃本趋末,伎巧横出……丹青玄黄琦瑋之色,以穷耳目之好,极工匠之巧。” 唐 陈子昂 《江上暂别萧四刘三旋欣接遇》诗:“山水丹青杂,烟云紫翠浮。”
(3).指画像;图画。 唐 杜甫 《过郭代公故宅》诗:“迥出名臣上,丹青照臺阁。” 杨伦 笺注:“丹青,谓画像也。” 宋 陆游 《游锦屏山谒少陵祠堂》诗:“涉江亲到 锦屏 上,却望城郭如丹青。”《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回:“描摹出江山如故,输与丹青。”
(4).画工的代称。 三国 魏 曹丕 《与孟达书》:“故丹青画其形容,良史载其功勋。” 唐 李白 《于阗采花》诗:“丹青能令丑者妍, 无盐 翻在深宫里。” 明 徐渭 《为杭人题画》诗之二:“无端士女如云集,也要丹青费笔描。”《西游记》第九五回:“国王传旨,召丹青图下圣僧四众喜容,供养在 华夷楼 上。”
(5).绘画,作画。《晋书·文苑传·顾恺之》:“尤善丹青,图写特妙。” 唐 杜甫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诗:“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於我如浮云。” 清 周亮工 《题许子韶郁李》:“ 子韶 服道有年,尝弃人间事,闭阁学仙,则丹青伎俩宜非所措意,而工逸至此。” 杨朔 《茶花赋》:“我把这心思去跟一位擅长丹青的同志商量,求她画。”
(6).丹青色艳而不易泯灭,故以比喻始终不渝。《后汉书·公孙述传》:“陈言祸福,以明丹青之信。” 晋 傅玄 《董逃行历九秋篇》:“妾心结意丹青,何忧君心中倾。”
(7).指史籍。古代丹册纪勋,青史纪事。 汉 王充 《论衡·书虚》:“俗语不实,成为丹青;丹青之文,贤圣惑焉。” 宋 文天祥 《正气歌》:“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清 秋瑾 《精卫石》第五回:“不思名誉扬中外,不思勋业染丹青。”
(8).谓使增辉,生色。 唐 张九龄 《祭张燕公文》:“故能羽翼圣后,丹青元化;陈 皋陶 之謨谋,尽 仲山 之夙夜。” 唐 杜牧 《代裴相公让平章事表》:“伏乞俯迴天鑑,更择时贤,必能丹青帝图,金玉王度。” 宋 苏舜钦 《杜公谢官表》:“盖以师表外廷,丹青万务,天下之所想望,王者之所仰成。”
(9).丹墀、青琐的合称。见“ 丹青地 ”。
“丹青”一词的汉语释义可从多个角度展开,具体如下:
矿物颜料
丹指丹砂(朱红色),青指青雘(青色),原为古代绘画常用的矿石颜料,因色彩稳定不易褪色,成为绘画的代称。例如《汉书·苏武传》提到“丹青所画”,即以颜料代指绘画。
绘画艺术
引申为绘画艺术或作品,如杜甫诗句“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古代优秀画家被称为“丹青妙手”,画工则称“丹青师傅”。
史册与记录
因丹册(红笔)多记功勋,青册(黑笔)多记事,故“丹青”代指史书,如《新语·道基》用“丹青玄黄”形容历史记载的绚丽。
比喻坚贞
因颜料色泽持久,引申为坚贞不渝的品质,如成语“丹青不渝”。
现代多用于书画领域或文学修辞,如“水墨丹青”指传统国画,也用于赞美艺术成就,如“书写一生的水墨丹青”。
白阳刀雹凸变俗补官不自喜残刻朝懽暮乐超伦出动炊事此处不留人,会有留人处词藻宏丽科存息大舅当方倒惑道品得马生灾跌幅断剸杜谏迩英殿防利负材矜地干贝蛊废过处骨瘦形销环介火钳兼疑静象晶印集腋成裘决波騟居乐聚讼克罗米亮度连阴天蘦落流普冥符母马噼里嘭啷愆谬牵羊肉袒倾心搔头善善恶恶诗痕树栽子碎缺枱钟殢雨尤云投擿瓦盘五疵先道小壶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