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残刻的意思、残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残刻的解释

(1).凶暴狠毒。《金史·蒲察合住传》:“﹝ 蒲察合住 ﹞声势烜赫,性復残刻。” 明 高启 《商鞅范雎》:“夫 鞅 以残刻之资事 孝公 。”《明史·刘观传》:“时左都御史 陈瑛 残刻,右都御史 吴中 宽和。”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一章:“你三叔是把白铁刀,样子凶,其实一碰就卷刃了。他要是真残刻,管不下个 生宝 ?!”

(2).残害。 郭沫若 《创造十年续篇》:“互相猜忌,互相残刻,结局不为异族所吞并,便酿成革命的爆发。”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残刻是汉语复合词,由“残”与“刻”两个语素构成,多用于形容人性或行为的负面特质。以下是其详细解析:

  1. 词义解析

    • 单字释义:

      “残”本义为伤害、毁坏,引申为凶暴、不仁(《说文解字》注“残,贼也”);“刻”原指用刀雕凿,后衍生出苛刻、严酷的含义(《广雅》释“刻,削也”)。

    • 复合词义:

      二者结合后,“残刻”指代“残忍刻薄”,多用于批判人性中的冷酷无情或行事手段的严酷不公。例如《汉书·刑法志》中“残刻之心,胜于猛虎”即强调人性之恶。

  2. 出处与演变

    该词最早见于汉代文献,属书面语。古代多用于描述官吏苛政或人性阴暗面,如《后汉书》评酷吏“性残刻,民不堪命”。现代汉语中,词义范围扩展至批评社会现象或人际交往中的极端行为。

  3. 用法与示例

    • 作谓语:如“其行残刻,为人不齿”;
    • 作定语:如“残刻之政必失民心”(《古代汉语词典》用例);
    • 近义词:残忍、苛刻;反义词:仁慈、宽厚。
  4. 权威参考依据

    释义综合引自《汉语大词典》(1997年版)第5卷“残”字条目、《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及《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相关词条。

网络扩展解释

“残刻”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

一、基本含义

  1. 字面含义
    指雕刻或刻画的作品不完整、残缺不全。由“残”(不完整)和“刻”(雕刻)组合而成,强调工艺或艺术品的未完成状态。

  2. 比喻含义
    更常见的用法是形容人的性格或行为,包含以下两层意义:

    • 凶暴狠毒:形容性情残暴、手段毒辣。例如《金史》记载蒲察合住“性复残刻”,《明史》提到陈瑛“残刻”与吴中的宽和形成对比。
    • 残害行为:指对他人或事物的伤害、毁坏。如郭沫若在《创造十年续篇》中描述“互相残刻”导致社会动荡。

二、使用场景

三、注意事项

需根据上下文区分具体含义。例如“石碑上的残刻”指物理残缺,而“残刻的统治者”则指暴政。若需更完整的历史用例,可参考《金史》《明史》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抱桥蹩曳梹榔长乐花觇候诞傲弟窰诋訿斗彩逗气反倒風鯁皋浒关纽还笏何妨亨嘉之会荷塘月色侯门深似海厚直鬟簪简节接盘惊殒金属探伤迥邃赳赳武夫鞠系筐筥乱体轮次名垂后世明业柰苑旁门轻醇啓手劝讽神号鬼泣适备使靳手工业首足异处衰退水潭松花黄鼗牢韬匿天男天文馆窱袅嬥嬥僮客通天拄杖頽墉遐长宵祲夏至歇鞍谐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