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搔头的意思、搔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搔头的解释

(1) [scratch one's head]∶挠头,心绪烦乱或有所思的动作

(2) [hair clasp]∶古代指簪子

玉搔头

详细解释

(1).以指甲或他物爬搔头部。《西京杂记》卷二:“ 武帝 过 李夫人 ,就取玉簪搔头。”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唤起搔头急,扶行几屐穿。”亦以形容焦急的神态。《黑籍冤魂》第七回:“只急得他乱跳,搔头摸脑,没有了法子。” 赵树理 《老定额》:“他看见桌上的表已经到十点四十分了,急得他一边搔头,一边拔开笔赶紧在表上填那些算好了的数字。”

(2).簪的别称。 汉 繁钦 《定情诗》:“何以结相於?金薄画搔头。” 唐 韩愈 《短灯檠歌》:“裁衣寄远泪眼暗,搔头频挑移近牀。” 元 张雨 《东风第一枝·玉簪》词:“蜻蜓飞上搔头,依前艷香未歇。”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搔头”是汉语中一个兼具动作与器物指代义的词汇。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搔”意为用指甲轻抓,而“头”指人体首部,合指用手指轻挠头部的动作。该词最早见于汉代典籍《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曾取李夫人玉簪搔头,自此“玉搔头”成为发簪雅称(来源:《西京杂记》卷二)。

在文学作品中,“搔头”常被用于刻画人物情态。例如白居易《长恨歌》中“翠翘金雀玉搔头”即以玉簪代指杨贵妃的华贵妆饰(来源:《白居易集笺校》卷十二)。明代《警世通言》中“十指纤纤玉笋红,雁行斜坠翠鬟松”则通过搔头动作展现女子娇态(来源:《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该词兼具动态与静态双重意象:既指抓挠头部的肢体语言,又特指古代女性发簪。这种双关性使其在诗词创作中具有特殊表现力,如李商隐《无题》中“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的宴饮场景,搔头动作暗含人物心绪(来源:《李商隐诗歌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搔头”一词有两种主要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动词用法:以指甲或他物抓挠头部

  1. 动作描述:指因思考、焦虑或头皮发痒而抓头的动作。例如:

    • 赵树理在《老定额》中写道:“急得他一边搔头,一边拔开笔赶紧填数字。”()
    • 唐代杜甫诗句“唤起搔头急”,生动描绘了心绪烦乱时的状态()。
  2. 文学延伸:常用于形容人焦躁或思考时的下意识动作,如“搔头弄姿”指故作姿态()。

二、名词用法:古代簪子的别称

  1. 器物指代:特指女性束发的簪子,尤其以“玉搔头”为典型。例如:

    • 汉代繁钦《定情诗》提到“金薄画搔头”,即以金箔装饰的簪子()。
    • 唐代韩愈诗中“搔头频挑移近牀”,也指整理发簪的动作()。
  2. 文化关联:玉簪在古代文学中常被赋予情感象征,如元代张雨词作中“蜻蜓飞上搔头”暗喻女子发饰之美()。

“搔头”既可表示具体动作(抓头),也可代指发饰(簪子),需结合语境判断。若需更多例句或文学出处,可参考古籍或现代文学作品中的用法。

别人正在浏览...

挨山塞海报刊背坏蔽聪塞明长恶靡悛处警盗魁鼎鱼丢荒洞见症结風舉風評纷纶妇道家俯允赶老羊甘意革究羹魁工稳鼓趺荷盖画榜火呼呼奬眄监食骄专解推敬亭山近习鞠华况施賫献浪汗麟振溜冰黎众明台难关抛砖引玉七经情累麴车仁寿宫折钗股神甫侍读学士兽穷则齧首尾相衞数駡瞬华束书送旧迎新他端特旨天贼通成通用化侠辅西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