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inting] 丹和青是我國古代繪畫,常用的兩種顔色,借指繪畫
竹帛所載,丹青所畫。——《漢書·蘇武傳》
尤善丹青。——《晉書·顧恺之傳》
(1).丹砂和青雘,可作顔料。《周禮·秋官·職金》:“掌凡金玉錫石丹青之戒令。”《史記·李斯列傳》:“ 江 南金錫不為用, 西蜀 丹青不為采。”《漢書·司馬相如傳》:“其土則丹青赭堊。” 顔師古 注:“ 張揖 曰:‘丹,丹沙也。青,青雘也。’……丹沙,今之朱沙也。青雘,今之空青也。”
(2).紅色和青色。亦泛指絢麗的色彩。 漢 陸賈 《新語·道基》:“民棄本趨末,伎巧橫出……丹青玄黃琦瑋之色,以窮耳目之好,極工匠之巧。” 唐 陳子昂 《江上暫别蕭四劉三旋欣接遇》詩:“山水丹青雜,煙雲紫翠浮。”
(3).指畫像;圖畫。 唐 杜甫 《過郭代公故宅》詩:“迥出名臣上,丹青照臺閣。” 楊倫 箋注:“丹青,謂畫像也。” 宋 陸遊 《遊錦屏山谒少陵祠堂》詩:“涉江親到 錦屏 上,卻望城郭如丹青。”《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十回:“描摹出江山如故,輸與丹青。”
(4).畫工的代稱。 三國 魏 曹丕 《與孟達書》:“故丹青畫其形容,良史載其功勳。” 唐 李白 《于阗采花》詩:“丹青能令丑者妍, 無鹽 翻在深宮裡。” 明 徐渭 《為杭人題畫》詩之二:“無端士女如雲集,也要丹青費筆描。”《西遊記》第九五回:“國王傳旨,召丹青圖下聖僧四衆喜容,供養在 華夷樓 上。”
(5).繪畫,作畫。《晉書·文苑傳·顧恺之》:“尤善丹青,圖寫特妙。” 唐 杜甫 《丹青引贈曹将軍霸》詩:“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貴於我如浮雲。” 清 周亮工 《題許子韶郁李》:“ 子韶 服道有年,嘗棄人間事,閉閣學仙,則丹青伎倆宜非所措意,而工逸至此。” 楊朔 《茶花賦》:“我把這心思去跟一位擅長丹青的同志商量,求她畫。”
(6).丹青色豔而不易泯滅,故以比喻始終不渝。《後漢書·公孫述傳》:“陳言禍福,以明丹青之信。” 晉 傅玄 《董逃行曆九秋篇》:“妾心結意丹青,何憂君心中傾。”
(7).指史籍。古代丹冊紀勳,青史紀事。 漢 王充 《論衡·書虛》:“俗語不實,成為丹青;丹青之文,賢聖惑焉。” 宋 文天祥 《正氣歌》:“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 清 秋瑾 《精衛石》第五回:“不思名譽揚中外,不思勳業染丹青。”
(8).謂使增輝,生色。 唐 張九齡 《祭張燕公文》:“故能羽翼聖後,丹青元化;陳 臯陶 之謨謀,盡 仲山 之夙夜。” 唐 杜牧 《代裴相公讓平章事表》:“伏乞俯迴天鑑,更擇時賢,必能丹青帝圖,金玉王度。” 宋 蘇舜欽 《杜公謝官表》:“蓋以師表外廷,丹青萬務,天下之所想望,王者之所仰成。”
(9).丹墀、青瑣的合稱。見“ 丹青地 ”。
“丹青”一詞的漢語釋義可從多個角度展開,具體如下:
礦物顔料
丹指丹砂(朱紅色),青指青雘(青色),原為古代繪畫常用的礦石顔料,因色彩穩定不易褪色,成為繪畫的代稱。例如《漢書·蘇武傳》提到“丹青所畫”,即以顔料代指繪畫。
繪畫藝術
引申為繪畫藝術或作品,如杜甫詩句“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貴于我如浮雲”。古代優秀畫家被稱為“丹青妙手”,畫工則稱“丹青師傅”。
史冊與記錄
因丹冊(紅筆)多記功勳,青冊(黑筆)多記事,故“丹青”代指史書,如《新語·道基》用“丹青玄黃”形容曆史記載的絢麗。
比喻堅貞
因顔料色澤持久,引申為堅貞不渝的品質,如成語“丹青不渝”。
現代多用于書畫領域或文學修辭,如“水墨丹青”指傳統國畫,也用于贊美藝術成就,如“書寫一生的水墨丹青”。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