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愆谬的意思、愆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愆谬的解释

错误,过失。语本《书·冏命》:“绳愆纠谬,格其非心,俾克绍先烈。”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奏启》:“陈政事,献典仪,上急变,劾愆谬,总谓之奏。”《新唐书·阎立德传》:“﹝ 用之 ﹞初为 彭州 参军,尝摄録事,一日纠愆谬不法数十事,太守以为材。” 清 戴震 《孟子字义疏证·理》:“接於目而睹,则戒慎其仪容;接於耳而闻,则恐惧有愆谬。”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愆谬”是由“愆”与“谬”组成的复合词,属于古汉语词汇,现代使用频率较低。从汉语词典角度分析,其核心含义可拆解为两部分:

  1. 单字释义

    • 愆(qiān):指过失、罪咎,如《说文解字》释为“过也”,《尚书·商书》中“惟兹愆故”即用此义。
    • 谬(miù):表示错误、差错,如《广雅》注“误也”,《汉书·司马迁传》中“差以千里”即用“谬”表谬误。
  2. 复合词义

    “愆谬”结合两字含义,强调因过失导致的错误或言行上的双重偏差,多用于描述道德、礼法层面的严重失误。例如《宋史·职官志》中“愆谬则纠劾之”,指官吏若有过失错误需受弹劾。其近义词包括“愆尤”“谬误”等,但语义更重,隐含对规范或准则的违背。

权威引用参考

网络扩展解释

“愆谬”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qiān miù,其含义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详细解析:


1.基本释义


2.字义拆解


3.来源与典故

该词源于《尚书·冏命》中的“绳愆纠谬”,意为“纠正过失和错误,端正非分之心”,后演变为固定用法。例如《新唐书》记载官员“纠愆谬不法数十事”,即列举过失并弹劾。


4.使用场景


5.近义词与延伸

如需更全面的文献例证,可参考《尚书》《文心雕龙》等典籍,或查阅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柏署保安团襃广抱歉宝烧宝宇备拟标柱仓海操割查禁长丽长虑却顾倡明长袍澹漠大破大立订定讹势風評愤慨覆检觥酌狗胾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瞽直浩生兼善夹帐惊睡金支击赏句丽科纳廓周羸困廉靖録黄论择麦黄水没空儿末功呢子爬耳搔腮平场潜鳞清稳器刃秋清缺衽曲录木趋世牲石识灭俗解通信社拓境无烟钢霞张习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