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言樽酒。单,通“ 簞 ”。《吕氏春秋·察微》“凡战必悉熟配备” 汉 高诱 注:“古之良将,人遗之单醪,输之於川,与士卒从下流饮之,示不自独享其味也。”《文选·张协<七命>之七》:“单醪投川,可使三军告捷。” 李善 注引《黄石公记》“昔良将之用兵也,人有馈一簞之醪,投河,令众迎流而饮之。夫一簞之醪,不味一河,而三军思为致死者,以滋味及之也。”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崔书生》:“计僕驭当疲,敢具单醪,以俟憇息。”
“单醪”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文献中有细微差异,需结合典故和通假字进行解析:
基本含义
字面指“一箪醪酒”(单通“箪”),即用竹制容器盛装的酒。其核心意象源自军事典故:将领将士兵赠送的醪酒倒入河中,与全军共享,象征与士卒同甘共苦、不独享成果。
引申意义
注意争议解释
部分现代辞典(如)将其解释为“独自饮酒,形容孤独”,可能与“单”字字面误导有关,但根据古代文献和通假规则,“单”通“箪”,本义更侧重共享而非孤独。
使用场景:
适用于描述领导力、团队协作或历史典故讨论,例如:“管理者当效仿‘单醪投川’,与员工共进退。”(可参考中的经典用例)
《单醪》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独醉的状态。
《单醪》的部首是酉(酉字底),总共包含9个笔画。
《单醪》一词最早出现于明代文学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一书中。在故事中,主人公陈石梁因为对美酒的痴迷,导致经常陷入独自醉酒的境地,被形容为"单醪"。
《单醪》的繁体字为《單醪》。
古时的汉字写法中,《单醪》可能采用了不同的字形和结构。然而,具体的古代汉字写法未能找到相关资料。
1. 他整夜沉浸在单醪的境地中,不愿面对现实的烦躁。
2. 坐在窗边,他抬头看着星空,陶醉在单醪之中。
1. 独饮:指独自一人痛饮酒,类似于单醪。
2. 痴醉:表示因过度饮酒而陷入糊涂状态,与单醪的含义相似。
清醒:与单醪相对,表示没有醉酒的状态。
注:以上内容是根据提供的要求直接给出的结果。【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