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地处平原的国家。《周礼·地官·掌节》:“凡邦国使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 郑玄 注:“土,平地也。山多虎,平地多人,泽多龙,以金为节铸象焉,必自以其国所多者於以相别,为信明也。”
(2).谓于国都服筑城等劳役。土,土功;国,国都。《诗·邶风·击鼓》:“击鼓其鏜,踊跃用兵。土国城 漕 ,我独南行。” 郑玄 笺:“或役土功於国,或修理 漕城 。”
“土国”一词在古籍中有两种主要释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地处平原的国家
出自《周礼·地官·掌节》:“凡邦国使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郑玄注“土,平地也”,指以地形特征划分国家类型,平原地区使用“人节”作为通行符信。
在国都服筑城劳役
源自《诗经·邶风·击鼓》:“土国城漕,我独南行。”。此处“土”指土木工程,“国”指国都,意为在都城从事修筑城墙等劳役,与征战形成对比,表达对战争的无奈。
补充说明:
诗词例证:
宋代晁补之《望涡流辞》中“意土国兮无龙”,即借“土国”代指平原之地。
《土国》是指一个国家的名称,即以土地为主的国家。这个词通常用来形容一个国家的国土广阔或者人口众多。
《土国》的拆分部首是「土」,它的笔画数为3。
《土国》一词源自于古代汉语,其中「土」指的是土地,「国」指的是国家或者国土。
繁体字「土國」也是《土国》的意思。
在古代汉字中,《土国》也有另一种写法,即「土國」。这种写法更接近繁体字的形式,也是指土地众多的国家。
我们正在讨论土国的农业发展计划。
这个土国拥有广阔的领土和丰富的资源。
组词:土地、国家、国土、农业、发展
近义词:泥土、大地、国家、领土、版图
反义词:水国、海洋、海外、境外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