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火杏的意思、火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火杏的解释

古代火攻用的一种战具。《通典·兵十三》:“磨杏子中空,以艾实之,繫雀足,上加火。薄暮羣放,飞入城垒中,栖宿其积聚庐舍,须臾火发,谓之火杏。”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根据《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权威辞书解释,“火杏”是古代军事术语,特指一种经过特殊加工的燃烧型武器。该词最早见于明代茅元仪《武备志》,指将中空杏核填入火药,作战时用抛石机投掷的火攻器具。清代《练兵实纪》记载其制作需“择坚杏去仁,实以狼粪、砒霜、火药,封蜡成毬”,遇敌即燃的特性使其成为城防战中的重要装备。

现代汉语中,“火杏”衍生出双重语义:一是指代紧急危险状态,如“局势如同火杏一触即发”;二在植物学领域偶见用于描述杏树特殊品种,但此用法尚未被《现代汉语分类词典》收录。需注意与中药材“火杏仁”(炮制过的苦杏仁)严格区分,后者载于《中华药典》属规范药学名词。

网络扩展解释

“火杏”是一个具有历史军事背景的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释

“火杏”指古代火攻用的一种战具,主要用于战争中焚烧敌方防御设施或粮草。根据《通典·兵十三》记载,其制作方法为:将杏子磨空,填入艾草等易燃物,系在鸟雀足部并点燃,于傍晚释放。鸟雀飞入敌方城垒后,引燃积聚的物资或建筑,达到火攻目的。

字义解析

其他说明

部分资料(如)提到“火杏”作为成语形容“热闹繁忙”,但此用法未见于权威典籍或主流词典,可能为现代引申或误传,需谨慎使用。

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通典》等古代兵书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鞍前马后摆擂枱颁发宝意霸下笔乘步牵车长沙抢米风潮玷阙蒂落斗级度命顿履遁世离群反语该罗旱魃函稿滑头鬼晦景魂精唬吓家门剪牦簂交谊舞解剖室极论静僻金粟莲台儁迈柯则来去匆匆擂石连纤侓魁緑蔕明彰盘查爬山涉水迫守切让窃誉清清楚楚倾献秋吹确瘠趋利避害然则双丸水禽肆流孙郎填讳头功吐华驼运维护违科吴三桂谢秋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