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当涂 ”。
亦作“ 当涂 ”。亦作“ 当途 ”。1.途中。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擒庞涓》:“南有 宋 ,北有 衞 ,当涂有市丘,是吾粮涂絶也。” 宋 苏轼 《甘露寺》诗:“我欲访 甘露 ,当途无閒官。” 清 孙枝蔚 《九日入城饮周伯衡观察寓斋》诗:“当涂谁下 陈蕃 榻,把卷如登 杜甫 堂。”
(2).挡路。《晋书·王濬传》:“夫猛兽当涂,麒麟恐惧,况臣脆弱,敢不悚慄!”
(3).执政;掌权。《韩非子·孤愤》:“当涂之人擅事要,则外内为之用矣。”《文选·郭璞<游仙诗>之七》:“长揖当涂人,去来山林客。” 李善 注:“当涂,即当仕路也。” 清 刘献廷 《怀古》诗:“请语当途人,治乱实此始。”
(4).指居要职、掌大权的人。《韩非子·三守》:“何谓三守?人臣有议当途之失,用事之过,举臣之情。”《北史·刘仁之传》:“善候当涂,能为诡激。”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师友》:“义感当途,説动时主,怀全德以自达,裂山河以取贵,又其次也。” 清 黄轩祖 《游梁琐记·三麻子》:“ 林赞虞 之去 汴 也,有人约各道赂当涂运动之。”
(5). 三国 魏 的代称。《晋书·慕容暐载记论》:“自当涂紊纪,典午握符,推亡之功,掩 岷 吴 而可録,御远之策,怀戎狄而犹漏。”《北齐书·王琳传》:“故典午将灭, 徐广 为 晋 家遗老;当涂已谢, 马孚 称 魏 室忠臣。” 林百举 《悲愤》诗:“代 汉 当涂夙讖妖,塚中枯骨竟天骄。”参见“ 当涂高 ”。
(6).古县名。 西汉 置,属 扬州 九江郡 。相传 夏禹 时为 涂山国 。《汉书·地理志上》:“ 当涂 ,侯国。”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 禹 所娶 涂山 侯国也。有 禹虚 。”
"当涂"一词在汉语中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均源自古代典籍:
指占据要津、掌握权势。此义项最早见于法家著作:
《韩非子·五蠹》:"当涂之人擅事要,则外内为之用矣。"(意为:掌权之人把持要职,则内外皆为其所用)
《汉语大词典》 释为:"当仕路,执掌大权"(详见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版第7卷第1021页)。
此用法属书面语,强调身居显赫职位,隐含权倾一时之意,常见于历史文献中对权臣的描述。
指中国安徽省马鞍山市辖县,属历史地名:
《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 载:"西汉置县,属丹阳郡。因古涂山(今怀远境)得名,取'涂山为邑'之意。"(详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830页)
李白终老于此,其《望天门山》"两岸青山相对出"即描写当涂与和县交界的天门山景观。
此义项沿用至今,为现行行政区划名称,具有明确地理指向性。
权威参考来源:
“当涂”一词在文言文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
指身居要职或掌握实权
代指掌权者
途中、挡路
地名
“当涂”在文言文中以“掌权”为核心义,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指向。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韩非子》《三国志》等典籍。
暗月白跖稗子班驳暴荒本域壁蟢朝庭炽结摧扑谠规峨鬟方辇飞弹蜂王浆奉问麸浆府镇黄绢词会稡见货较短比长脚孤拐瘠惫金钗换酒秔饭棵儿髡釱老帐辽窅龙楼凤阁论资排辈马公埋头工作难为怒骂配墬平匀贫协丘甲七窝八代人中龙上味上元闪朒梢条舍拚十五细则束柎死巴巴思陵夙孽檀槽体育运动推擢尾巴乌麦霞门向量显微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