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贫下中农协会的简称。 沉仁康 《杏花雨·春风叩响了门环》:“贫协组长 润伯 常常侧耳听着,常常起身去开门。”
“贫协”是“贫下中农协会”的简称,指中国特定历史时期成立的群众组织,主要存在于20世纪60至70年代。以下是详细解释:
定义与背景
贫协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改革和阶级斗争背景下,为团结农村中的贫农和下中农而设立的政治组织。其英文译名为“Poor and Lower-Middle Peasants' Association”。
历史作用
成立于1962年,与工会同属国家重要社团组织,核心目的是通过阶级斗争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强化贫下中农对地主、富农的监督和改造。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贫协曾与工宣队、军宣队共同行使管理权,参与农村基层治理。
组织特点
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结构变化,贫协作为阶级斗争的产物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于20世纪80年代自动解散。
如需了解更多历史细节或具体案例,可参考来源、2、8的完整内容。
《贫协》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它的意思是在贫困的时刻相互帮助和合作。贫协是融合了“贫”和“协”两个字的含义,通过合作和助力来帮助那些处于困境的人。
《贫协》的拆分部首分别是“贝”和“十”,它的总笔画数是12。
《贫协》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清代的《玉堂雅集·说文解字》一书中,用来形容在贫困时期进行合作以度过难关。在繁体中,《贫协》的写法和简体没有太大的差异。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和现今有所不同,但《贫协》这个成语的基本意义没有改变。人们在古代使用繁复的笔画来书写汉字,通过书写汉字的形状和结构来传达意义。
1. 在洪灾面前,全村人团结一心,展开了一场真正的贫协行动。
2. 这个社区成立了一个贫协小组,帮助那些生活困难的居民。
组词:贫困、合作、帮助。
近义词:合作、互助、合力。
反义词:贫斗。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