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白跖的意思、白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白跖的解释

使用白弩的大盗。 唐 巴蜀 商人对 苏涣 的称呼。《新唐书·艺文志四》:“《苏涣诗》一卷: 涣 少喜剽盗,善用白弩, 巴 蜀 商人苦之,号 白跖 ,以比 庄蹻 。后折节读书,进士及第。”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白跖”是一个较为罕见的汉语复合词,其含义需结合字义与文献用例解析:

一、字义解析 “白”在《汉语大词典》中指颜色属性,引申为洁净、明亮;“跖”本义为足底部位,《说文解字》训为“足下”。组合后字面可理解为“白色的足底”,但在实际使用中多具有象征意义。

二、历史渊源 该词最早见于唐代柳宗元《天对》:“汤、武、桓、穆之诛,其当奸而白跖欤?”(来源:中华书局《柳宗元集校注》)。此处“白跖”与“奸”形成对立,暗喻正邪分野,可能借“跖”代指盗跖(春秋时期大盗),通过颜色对比强化道德判断。

三、文学引用 明代方以智《通雅》中记载:“古谓盗跖为白跖者,盖讥其伪托高洁”(来源:上海古籍出版社《方以智全书》)。此说将“白跖”作为反讽式称谓,强调表里不一的伪善状态,属于特定语境下的修辞手法。

该词现代已不常用,主要见于古籍研究与文学批评领域。其语义承载着中国古代哲学中“名实之辩”的思想痕迹,需结合具体文本进行语境化解读。

网络扩展解释

“白跖”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1. 字面解释
    “白”指白色或空白,引申为一无所有;“跖”原指足跟,后引申为财产或财富。组合后,“白跖”字面意为“没有财产”,形容极度贫困的状态。

  2. 历史典故
    该词也指唐代巴蜀商人对苏涣的称呼。据《新唐书》记载,苏涣年少时善用白弩劫掠商人,被称为“白跖”(类比古代大盗庄蹻),后改过自新,考取进士。


二、使用场景


三、延伸辨析

需注意语境差异: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新唐书》或《苏涣诗》相关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败衄本规碧壶畅月钞剽瞋沮持支村女打抹得出殿负凋亡东闱肚皮鹅不食草泛浮封十八姨改议高睨大谈更年期狗仗人势冠緌寒邸寒胶汗巾回鸾徽声洊叠江势焦臭接界谨勒峻酷具位夔卨阃署陋诚美器霉湿墨尔本摩娑杷榄千古恨跷趹乞头鸲掇三檐伞散衣尸逐朔望四大天王私越绥辑通显乡先达向晓宪秩小额霄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