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鳏寡。 唐 柳宗元 《碑阴文》:“抚字惠厚柔仁博爱之道,洽于鰥嫠。”
“鳏嫠”是汉语中一个较为古雅的合成词,由“鳏”和“嫠”两个单字组成,分别指代丧偶的男性和女性。以下是详细解释:
鳏(guān)
嫠(lí)
“鳏嫠”合用泛指丧偶的男女,常见于古代文献或正式语境,例如:
现代汉语中,“鳏嫠”一词使用较少,更多以“鳏寡孤独”概括弱势群体。但需注意: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礼记》《孟子》等文献。
《鳏嫠》是指已婚配偶去世仍然未再婚的男性和女性,即丧偶的男子和女子。这个词用于描述那些失去了配偶却再也没有找到新的伴侣的人。
《鳏嫠》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其中,第一个字“鳏”(gūn)的部首是鸟,它有11个笔画,读音是gūn。第二个字“嫠”(lí)的部首是女,它有15个笔画,读音是lí。
《鳏嫠》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诗经·郑风·鸿雁》一诗中,原本用于描述失去配偶的悲伤和孤寂。古代文人常将此词用于悼念失去了配偶的男性和女性。
繁体字中,《鳏》保留了“鳥”部,而《嫠》则保留了“女”部。
在古代,汉字的字形有所变化,所以《鳏嫠》在古时候的写法略有不同。其中,《鳏》字在古代可能会写成“鸛”,字形会更加复杂一些。而《嫠》字在古代写作“孋”,同样也有一些细微的差异。
1. 他已是一位年迈的鳏夫,过上了孤独的生活。
2. 她成为鳏嫠后,独自抚养子女并克服了生活中的困难。
3. 古代的鳏嫠常常被社会视作弱势群体,需要得到关怀和帮助。
1. 鳏寡孤独
2. 鳏居孤舍
3. 孀妻孤家
1. 孤独寡居
2. ******
1. 夫妻
2. 伉俪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