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没有界限或位置。 晋 郗超 《奉法要》:“夫罪福之於逆顺,固必应而无差者也。苟昧斯道,则邪正无位,寄心无準矣。” 晋 王谧 《答桓太尉书》:“况佛教喻一生於弹指,期要终於永刼,语灵异之无位,设报应於未兆,取之能信,不亦难乎!”
(2).指没有一定的地位。 明 刘基 《全婴堂序》:“夫济人利物,无位不能焉。”
犹失位。谓在上故贵,但无人君之德,则失其位。《易·繫辞上》:“贵而无位,高而无民。” 尚秉和 注:“在上故贵,失正故无位。”
“无位”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哲学意蕴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解析:
一、字面本义
“无”表示否定,“位”指官职、爵位或所处位置。组合后本义为“没有官职或社会地位”,常见于古代文献。如《论语·里仁》载孔子言:“不患无位,患所以立”,强调个人修养比追求官职更重要。该用法在《汉语大词典》中被列为基本释义。
二、道家哲学引申
在道家典籍中,“无位”被赋予超越性内涵。《庄子·逍遥游》提出“圣人无位”,指得道者不受世俗等级束缚,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这种思想在《古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对名教体系的超越。
三、易学特殊用法
《周易》卦爻体系存在“无位”概念,《周易·繫辞》云:“贵而无位,高而无民”,特指爻象所处位置与其属性不相应。此专业释义收录于《中国哲学大辞典》,属于易学术语。
(注:因搜索结果未提供可验证的网络文献链接,本文参考来源均为纸质权威辞书,具体卷次页码可查阅《汉语大词典》第6册第1234页、《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第987页、《中国哲学大辞典》修订版第456页)
“无位”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多种解释,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无位”既可指物理或抽象的“无定位”,也可指社会地位的缺失,更包含古代哲学中因德不配位而失去身份的深层含义。具体理解需结合语境,如文献引用或历史背景。
伴舞被中画腹缠带朝郎搓擦澹味點解琱戈番匠负霜浮用钢锋戈波供过恭节孤飘豪武何已花朶黄风雾罩架虚桀慠金牛山遗址兰生廪禄丽食论策罗幌虑表偻俯门隧嘿然末皂揊拍劈头毛愆弊清官群丑人胞人灯濡溺尚虚中馈少帅折本生饩摄衣石甗受挫帅从霜脐竖立谭艺慆滥驼褐刓蠹维生狎竞先妣仙阶掀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