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大明曆的意思、大明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大明曆的解釋

曆法名。 南朝 宋 祖沖之 以為“古曆疏舛、頗不精密”,乃于 大明 六年創制《大明甲子元曆》,簡稱《大明曆》。規定一回歸年為365.2428日。其特點,一是改進閏法,将舊曆中規定的十九年七閏改為三百九十一年一百四十四閏,使之更符合天象實際。二是在制曆時考慮歲差,一百年差一度。此曆當時為 戴法興 所阻,未能實行,但以後諸曆多從大明曆所出。參閱《宋書·律曆志下》、《南齊書·祖沖之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大明曆是中國南北朝時期由數學家、天文學家祖沖之主持編訂的曆法,成書于劉宋大明六年(462年),因此得名。該曆法首次将“歲差”概念引入曆法計算,将回歸年長度精确至365.2428日,與現代測算值僅差約50秒。其核心創新包括:

  1. 歲差修正

    祖沖之通過長期觀測發現冬至點逐年西移的現象,提出每45年11個月相差1度的歲差值,提高了節氣推算精度(來源:《中國天文學史大系》)。

  2. 閏周改革

    大明曆采用391年置144閏的閏周系統,相較前代曆法更符合實際天文周期(來源:《中國古代曆法研究》)。

  3. 交點月測算

    首次精确計算月球軌道交點退行周期為27.21223日,為後世日月食預測奠定基礎(來源:《自然科學史研究》期刊)。

該曆法因政治因素未能立即施行,直至梁天監九年(510年)才正式頒行,沿用至陳朝滅亡(589年),标志着中國古代曆法體系從經驗積累向數理推導的重要轉型。曆代學者評價其“承前啟後,開唐宋曆法精密化之先河”(來源:國家圖書館藏《曆代律曆志校注》)。

網絡擴展解釋

大明曆是南北朝時期著名科學家祖沖之創制的一部曆法,主要特點和曆史意義如下:

一、基本信息 由祖沖之在劉宋大明六年(公元462年)編制完成,全稱《大明甲子元曆》。該曆法因首次引入"歲差"概念,被視作中國曆法史上的重要改革。

二、核心創新

  1. 回歸年計算:精确測算一回歸年為365.2428日,與現代測量值僅差50秒,這一數據保持了中國曆法史上近800年的最高精度。
  2. 閏法改革:将傳統19年7閏改為391年144閏,更符合月相周期規律。
  3. 歲差引入:首次将"歲差"(每百年差1度)應用于曆法編制,這是中國曆法第二次重大革新。
  4. 交點月測算:首次明确計算出交點月為27.21223日(與現代值誤差不到1秒),極大提升日月食預測精度。

三、曆史意義 雖然因守舊勢力阻撓未能在當時立即實施,但該曆法為後世曆法發展奠定了基礎,梁天監九年(510年)起正式頒行,沿用至陳朝滅亡(589年),其科學價值體現在:

需要特别說明的是,"大明"在此指代南朝宋孝武帝年號,與後世明朝無直接關聯。部分網絡資料中關于該曆法與明朝相關的表述存在史實錯誤。

别人正在浏覽...

白骨精白日衣繡蔽短畢娶不茹柔裁诏抄示創始人祠尾村蠻漢低密定化逗哈哈對策放行飛翥分處豐年玉荒年谷鳳匏覆鹿尋蕉父母恩勤跟足鬼哭天愁歸塗過庭含糊其辭豪聖鶴歸華表畫闆荒怪不經華曜簡實建中積陳結厚輯印來古癞頭蟆老蟇栗栗巒岫緑毛麼鳳朦胧歐打撇棄皮解庫親仁善鄰儒喆三已心傷司設簴舐痔條衣馱畜托始僞師鄉祀蟹粉邪論矖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