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鲠谅的意思、鲠谅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鲠谅的解释

刚正信实。 宋 李纲 《与张相公书》:“软美者进,骾谅者疎,逆耳苦口之言不闻,曲突徙薪之谋不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鲠谅(gěng liàng)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鲠”和“谅”二字组成,主要形容人的品格正直刚毅、诚实守信。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工具书及古籍文献的详细解释:


一、核心释义

  1. 正直刚强(鲠)

    “鲠”本义为鱼骨,引申为“刚直、耿介”。《说文解字注》段玉裁注:“鲠,谓正直之言,若骨之在喉也。”形容人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体现坚持原则、不阿谀逢迎的特质。

  2. 诚信守诺(谅)

    “谅”指诚实、信实。《广雅·释诂一》:“谅,信也。”强调言行一致、信守承诺的品质。

    合成词义:形容人刚正不阿且真诚可靠,兼具正直的骨气与诚信的品格。


二、古籍文献用例

  1. 《新唐书·裴度传》

    “鲠亮(通‘谅’)宏达,克保名节。”

    描述唐代名臣裴度性格刚直光明,胸怀坦荡,坚守节操。

  2. 宋代刘克庄《贺新郎》词

    “千载传忠献,两定策、纪元勋绩,鲠谅渊衷。”

    赞颂人物忠贞坚定,决策深具谋略且内心正直诚恳。


三、权威工具书佐证

  1.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

    明确释义:“鲠谅,刚直诚信。”并引用《新唐书》及宋代笔记为书证。

  2. 《古汉语常用词字典》(王力主编)

    强调“鲠”与“谅”组合后,特指“道德上的刚毅与真诚”,属褒义人格评价。


四、近义词辨析


参考文献来源

  1.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华书局影印本)
  2. 王念孙《广雅疏证》(上海古籍出版社)
  3. 《新唐书·裴度传》(中华书局点校本)
  4. 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四部丛刊本)
  5. 罗竹风《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6. 王力《古汉语常用词字典》(商务印书馆)

(注:古籍原文链接因版本差异可能存在变动,建议通过“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或“国学大师”数据库检索具体篇章;工具书链接以出版社官方资源为准。)

网络扩展解释

“鲠谅”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属于古汉语用法,具体解释如下:

  1. 基本词义
    “鲠谅”指人性格或品行的“刚正信实”,即正直、诚实且坚持原则。其中:

    • 鲠(gěng):本义为鱼骨,引申为正直、不阿谀(如“骨鲠之臣”)。
    • 谅(liàng):本义为诚信、体察,引申为信实、坦诚。
  2. 出处与用法
    该词最早见于宋代李纲的《与张相公书》:“软美者进,骾谅者疎……”(意为“圆滑逢迎者被重用,刚正信实者被疏远”)。句中通过对比,凸显“鲠谅”者因正直而不受重视的社会现象。

  3. 语境分析
    在古汉语中,“鲠谅”多用于描述士大夫或官员的品格,强调不妥协、不虚伪的特质。例如古代奏疏或书信中,常以此词褒赞忠直之士。

  4. 现代适用性
    该词现代已极少使用,属于生僻词汇。若需表达类似含义,可替换为“耿直”“刚正不阿”“诚朴”等更通用的词语。

提示:如需进一步了解“鲠”与“谅”的单独释义,可参考《说文解字》或《古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

别人正在浏览...

案览按眼办课标遇兵家秉椒謿讛乘方城府炊烟倅马點鬢雕采东汇东路嘟念独头政治发愤忘食分毫不值腐忠过桥抽板荒裔矫翼计不旋踵紧关里金花帖子骏迈浚齐揩铿客路坑阱口角留阻龙雏论执梦周鸣箫拇量男闺蜜嫔从皮衣普陀山洽畅乾肉穷窘祺祥稔稔腻腻乳兽三宰沈燎石麟石牙诉状滔天停刻玩弄五云谿乡丁相觅晓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