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黄门北寺狱的意思、黄门北寺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黄门北寺狱的解释

后汉 狱名。《后汉书·党锢传·李膺》:“帝愈怒,遂下 膺 等於黄门北寺狱。”后以“黄门北寺狱”为冤狱的泛指。 清 钱谦益 《丁卯十月书事》诗之四:“黄门北寺狱频仍,録牒刊章取次徵。” 清 唐孙华 《闻毁明逆阉魏忠贤墓》诗:“黄门北寺狱,沉寃塞穹苍。”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黄门北寺狱”是东汉时期由宦官机构掌控的特殊监狱,主要关押政治要犯。其名称解析如下:

  1. 狱名构成

    • “黄门”指东汉少府属官“黄门署”,负责宫廷禁卫与内廷事务,因宦官多居此职,后世亦以“黄门”代称宦官。
    • “北寺”为洛阳皇城北侧官署代称,此处特指宦官管辖的诏狱所在地。该狱因位于北宫朱雀门北侧,故称“北寺狱”。
  2. 历史背景与职能

    东汉中后期,宦官权势膨胀,黄门北寺狱成为其镇压士族与官员的工具。据《后汉书·党锢列传》记载,桓帝、灵帝时期,李膺、范滂等清流士人因“党锢之祸”被囚于此,遭受酷刑逼供。

  3. 后世影响

    该狱因宦官专权与政治黑暗而臭名昭著,后世文献如《资治通鉴》将其视为东汉衰亡的象征之一。唐代学者杜佑在《通典·职官》中评述:“北寺狱兴,汉室倾危。”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黄门北寺狱”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定义

黄门北寺狱是东汉时期由宦官机构“黄门署”直接管辖的监狱,因位于洛阳皇宫北侧而得名()。其特殊之处在于专门关押涉及政治斗争的将相大臣,成为东汉宦官集团打击异己的重要工具。

二、历史背景

  1. 设立时间:最早明确记载见于延熹二年(159年),白马县令李云因弹劾宦官专权被“诏尚书都护剑戟送黄门北寺狱”()。
  2. 政治关联:随着桓帝依靠宦官诛灭外戚梁冀,宦官势力独揽朝政,北宫成为政治中心,该监狱成为宦官控制司法的重要手段()。

三、运作特点

四、历史影响

该监狱因大量冤案成为冤狱的象征,后世文人如清代钱谦益等常以“黄门北寺狱”代指政治迫害()。其存在反映了东汉中后期宦官专权对司法体系的破坏。

五、相关典故

《后汉书·党锢传》记载,李膺等士大夫因反对宦官被下狱,范滂入狱时拒绝祭拜狱神皋陶,直言:“若我有罪,祭之何益!”()

注:以上内容综合自东汉史书及权威词典释义,如需具体文献可参考《后汉书》相关章节。

别人正在浏览...

北军趁势落篷大白鼠导缆器动滑轮夺神房匳风力水车符实该举贯繦黄梅煌灼滑胎化学肥料毁丑魂不着体祸孽和丸甲楯讲席皎雪骢解舫惊奔矜絜咎教举案快哨船枯树涝疏旱溉冷冻拢络滤过马嚼菜篃竹明主摹泐貊头木齿丹木脉扭送女孙漂泼贫夫贫危琵琶虫僻涂请准祈求人我是非骚学觞花时路市民柿叶腆厚题凤头编秃里图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