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约的意思、从约的详细解释
从约的解释
合纵之约。《战国策·燕策二》:“ 燕 反约诸侯从亲,如 苏秦 时,或从或不,而天下由此宗 苏氏 之从约。”《史记·张仪列传》:“ 苏秦 忧 秦 伐 赵 败从约,以为非君莫能得 秦 柄。”
词语分解
- 从的解释 从 (從) ó 依顺:顺从。盲从。从善如流。 采取,按照:从优。 跟随:愿从其后。 跟随的人:侍从。仆从。 参与:从业。从政。投笔从戎。 由,自:从古至今。从我做起。 次要的:主从。从犯。 宗族中次于
- 约的解释 约 (約) ē 绳子。 拘束,限制:约束。约法。制约。约定俗成。 共同议定的要遵守的条款:立约。条约。契约。 事先说定:约见。约会。 邀请:约请。约集。 节俭:节约。俭约。 简要,简单:由博返约。简约
专业解析
“从约”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其含义可从字源和古籍用例中解析。根据权威汉语工具书的解释,其核心含义如下:
一、基本释义
“从约”指遵守或履行盟约、约定。其中:
- “从”:意为“遵从”“依顺”“跟随”。
- “约”:意为“契约”“盟约”“约定”“规约”。
- 合起来,“从约”即表示信守诺言、履行约定或盟约的行为或状态。
二、引申与语境义
在具体语境中,“从约”常特指:
- 遵守国际盟约:尤指战国时期诸侯国遵守合纵(南北联合抗秦)或连横(东西联合事秦)的盟约。例如,《史记·苏秦列传》记载苏秦游说六国合纵抗秦成功后,“于是六国从合而并力焉。苏秦为从约长”。此处“从约”即指六国共同遵守的合纵盟约及遵守该盟约的行为。
- 履行承诺或契约:泛指个人或团体兑现诺言、遵守约定。
三、词源与古籍例证
该词主要见于先秦及汉代典籍:
- 《战国策》:是记载“从约”最集中的文献,多指诸侯国间的盟约遵守。例如,《战国策·秦策一》有“约从连横,兵革不藏”之句(“约从”即“从约”)。
- 《史记》:如上文所引《苏秦列传》例,明确记载了“从约长”的职位和六国“从合”(即遵从合纵之约)的行为。
权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对“从约”有明确词条解释,并引用了《史记》等古籍例证。该词典是当今规模最大、释义最全的汉语语文词典之一,具有极高的学术权威性。
- 《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在相关词条(如“从”、“约”及历史事件条目)中解释了“从约”在古籍中的特定含义,尤其侧重其历史背景。该词典是专门收录古汉语词汇和古代文化常识的权威工具书。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在“从”字条目下,收录了“从约”作为复词,释义为“合纵之约”。该词典是学习研究古代汉语的重要参考书。
“从约”的核心含义是遵守盟约、履行约定,尤其在历史语境中特指战国时期诸侯国遵守合纵或连横的盟约。它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古汉语词汇,现代使用较少,主要出现在研究或引用古代文献时。其权威释义可参考《汉语大词典》、《辞源》、《古代汉语词典》等大型专业辞书。
网络扩展解释
“从约”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与战国时期的“合纵之约”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 定义:指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对抗强秦的盟约,即“合纵之约”。
- 字义分解:“从”通“纵”,意为纵向联合;“约”即盟约,合指通过结盟达成共同目标。
2.历史背景与出处
- 古籍记载:
- 《战国策·燕策二》提到燕国参与合纵联盟时,“天下由此宗苏氏之从约”。
- 《史记·张仪列传》记载苏秦担忧秦国破坏合纵之约,称“败从约”。
- 目的:通过多国结盟(如齐、楚、燕、赵、魏、韩)制衡秦国扩张,维持势力均衡。
3.相关人物与事件
- 苏秦:合纵策略的主要倡导者,曾游说六国缔结“从约”。
- 张仪:作为秦国纵横家,主张“连横”瓦解合纵,与“从约”形成对立。
4.现代引申与用法
- 广义引申:可泛指任何多方联合、遵守共同约定的行为,如国际条约或合作协议。
- 例句:古籍中常见“叛从约”“守从约”等表述,如《史记》中楚王“叛从约而与秦合亲”。
提示:
如需具体历史案例或古籍原文,可参考《战国策》《史记》相关篇章,或查看汉典、查字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谙行鳌里夺尊白莲池百六阳九壁报蔽聪塞明猜畏朝务晨正齿至之车抵玑幡盖肥猪拱门風流座閤分格格不纳公牍诟靳寒灺横眼和通讲复进贤拔能极情纵欲记说口顺暌索联蹇铃鼓灵若龙瓶麦芒髦蔽马思哥油名利貊弓孽孙凝闭铺绎牵絓谴客切近清美钦贵轻懈日偏食软弱无力三真经烧畲饰过师资朔牖疏音体积铜豌豆讬心晚筀显亲小佞谢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