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晨正的意思、晨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晨正的解释

谓某星宿晨时正中于某一方位。《国语·周语上》:“农祥晨正,日月底于天庙,土乃脉发。” 韦昭 注:“农祥,房星也。晨正,谓立春之日,晨中於午也。”《文选·张衡<东京赋>》:“及至农祥晨正,土膏脉起。” 薛综 注:“晨,时正中也。谓正月初也。” 元 王祯 《农书》卷一:“则每岁立春,斗柄建於寅方,日月会於营室,东井昏见於午,建星晨正於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晨正”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与天文历法及季节更替的起始点相关,主要指特定星辰在清晨时分出现于正南方天空的天文现象,标志着季节的开始(尤其是立春时节)。以下是其详细解释及来源依据:

  1. 基本释义:

    • 晨: 指清晨、早晨时分。
    • 正: 此处有两层含义:
      • 方位之正: 指正南方(古人观测星象的基准方位之一)。
      • 历法之正: 指符合历法规定的标准位置或时刻,标志着一个时间周期的开始。
    • 合义: 指特定的星辰(通常指房宿三星)在清晨时分恰好运行到正南方的天空。这一现象在古代被视为重要的天象,用以确定季节,尤其是作为立春或春季开始的标志。据《国语·周语上》记载:“农祥晨正,日月底于天庙,土乃脉发。” 这里的“农祥”即指房宿,“晨正”即指房宿在清晨见于南方正中,标志着春耕时节的到来。
  2. 引申含义:

    • 由于“晨正”现象标志着立春或春季的开始,它常被引申为万物复苏、生机萌动的时节,象征着新的起点和希望。唐代欧阳询《艺文类聚》卷三引《周书》曰:“立春之日,…农祥晨正。” 即强调了其作为立春日标志性天象的意义。
  3. 典籍依据:

    • 《国语·周语上》: 这是“晨正”一词最早、最权威的出处之一。书中记载:“古者,太史顺时覛土,阳瘅愤盈,土气震发,农祥晨正,日月底于天庙,土乃脉发。” 韦昭注曰:“农祥,房星也。晨正,谓立春之日,晨中于午也。农事之候,故曰农祥。” 此段明确将“晨正”与房星(房宿)在立春清晨位于正南方天空的天象联系起来,作为农事活动开始的标志。
    • 《汉语大词典》: 作为现代权威辞书,《汉语大词典》对“晨正”的解释为:“谓某星宿晨时正中于某一方位。” 并引用了《国语·周语上》的记载作为书证。
    • 古代天文历法文献: 在历代天文志、历法著作(如《史记·天官书》、《汉书·律历志》等)中,虽不一定直接出现“晨正”一词,但对二十八宿运行规律的观测和记录,是“晨正”天象得以确定和应用的基础。房宿作为东方苍龙七宿之一,其位置变化是古人观象授时的重要依据。

“晨正”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天文观测的专有名词,特指房宿(农祥星)在立春之日清晨时分运行至正南方天空的天文现象。这一现象在古代具有重要的历法意义,被视为春季开始、农事肇端的标志性时刻。其权威释义主要源自《国语·周语上》的记载,并得到《汉语大词典》等现代辞书的确认。其核心内涵体现了古人对天象运行规律的深刻理解及其在指导农业生产和社会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释义要素 详细说明 来源依据
基本释义 特定星辰(房宿)在清晨时分运行到正南方天空的天文现象,标志着季节更替的起始点(尤指立春/春季开始) 《国语·周语上》:“农祥晨正,日月底于天庙,土乃脉发”
引申含义 万物复苏、生机萌动的时节,象征新的起点和希望 唐代《艺文类聚》引《周书》:“立春之日,…农祥晨正”
现代释义 某星宿晨时正中于某一方位的天文现象 《汉语大词典》释义及《国语》书证
文化意义 古代观象授时的重要依据,指导农业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历法标志 历代天文志、历法著作对二十八宿运行的观测记录

网络扩展解释

“晨正”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以下是综合权威资料的详细解释:

一、传统天文历法含义

核心释义:指特定星宿在清晨时分正好位于某个方位,用于古代农时判断。

二、现代引申含义

基本意象: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释为“早晨太阳初升、天色明亮”的自然景象,强调清晨的美好与生机。

三、作为人名的寓意

在姓名学中,“晨正”融合了两字内涵:

四、使用场景差异

  1. 古籍文献:多与天文、农事相关(如《国语》《东京赋》)。
  2. 现代语境:可用于描述早晨景象或作为人名,但需注意与传统释义的区别。

提示:若需进一步考证古籍原文,可参考《国语·周语上》或张衡《东京赋》相关注释。

别人正在浏览...

八风被色变卖典质标情夺趣操奇逐赢忏仪饬脩刺察代食澄汰洞洞属属斗口方巾气幡麾高祖王父钩钤簋飱估税海豚汗腺合下手合作甲床剑腹饴唇奸虑骄节截日节孝坊瘠馁金瑜僦税机伪卷绶聚矿作用狂徒连环利达漏板奶酪鸟噣泥灰羣动纱窗圣火生劫生荣死哀生息蕃庶十分惺惺使五分实至名归首映殊尊夙期逃会题剑铜雀分香屠龙之伎望风响应望云之情现世生苗小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