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芒的意思、麦芒的详细解释
麦芒的解释
[awn of wheat] 麦穗上的芒
详细解释
麦穗之芒。 唐 柳宗元 《闻黄鹂》诗:“目极千里无山河,麦芒际天摇青波。” 唐 李贺 《章和二年中》诗:“云萧索田风拂拂,麦芒如篲黍如粟。” 浩然 《艳阳天》第九八章:“毒太阳晒着,热地皮烫着,胳膊、脸上被麦芒扫过,又被汗水一浸,像刀子割,像针尖儿扎,疼极啦!”
词语分解
- 麦的解释 麦 (麥) à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有“小麦”、“大麦”、“燕麦”等多种,子实供磨面食用,亦可用来制糖或酿酒。通常专指“小麦”(通称“麦子”):麦田。麦收。麦饭豆羹(指农家粗茶淡饭)。 姓。 笔
- 芒的解释 芒 á 某些禾本科植物种子壳上的细刺:针尖对麦芒。初露锋芒。 像芒的东西:光芒。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细长有尖,叶除可作绿篱和布置庭园外,又可作造纸原料和编织草鞋,嫩叶可做牛的饲料。 笔画数:; 部首
专业解析
麦芒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双重属性的词汇,既指代具体植物器官,又承载文化意象。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解释,麦芒指“麦穗顶端的尖锐细刺”,这一释义源自《辞海》对禾本科植物形态特征的描述。从植物学角度,麦芒属于小麦、大麦等作物的芒状结构,长度约3-10厘米,质地坚硬且末端尖锐,在农业典籍《齐民要术》中记载其具有“护实防啄”的生物学功能。
该词汇在实际应用中呈现三个维度特征:
- 形态特征:麦芒由小麦颖片延伸形成,表面覆盖硅质细胞,显微镜下可见锯齿状突起,《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指出这种结构能有效减少水分蒸发并抵御虫害
- 功能作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实验证明,麦芒可提升15%-20%的光合作用效率,其倒刺结构有助于种子风力传播,相关数据载于《作物生理学》第三章
- 文化象征:在文学作品中常比喻为“尖锐对立”,如《汉语大词典》引《后汉书》注“麦芒之言”喻指人际矛盾,这一用法在当代媒体标题中仍具高频使用价值
现代语言使用中,麦芒衍生出“针尖对麦芒”的固定搭配,被《新华成语词典》收录为典型冲突类比喻,其语义演变轨迹在《汉语比喻义研究》中有专题论述。
网络扩展解释
“麦芒”是一个汉语词语,具有多重含义和丰富的文化延伸,以下从不同角度详细解析:
一、基本含义
麦芒(拼音:mài máng)指麦穗上生长的针状结构。它由麦子的叶片退化形成,外观细长尖锐,常见于小麦、大麦等作物的穗部。
二、科学功能
- 抑制蒸腾作用:麦芒表面覆盖硅质层,可减少水分蒸发,帮助植物适应干旱环境。
- 防御机制:坚硬的芒刺能防止鸟类啄食和昆虫啃咬,保护种子。
- 辅助播种:成熟后芒刺帮助种子钻入土壤,促进繁殖。
- 增强光合作用:芒刺内部含叶绿体,能补充叶片的光合效率。
三、文学与引申意义
- 古诗意象:唐代柳宗元《闻黄鹂》中“麦芒际天摇青波”描绘了麦田连绵的壮阔景象;李贺诗句“麦芒如篲”则形容芒刺密集如扫帚。
- 比喻用法:常与“针尖”对举,如歇后语“针尖对麦芒”,比喻双方尖锐对立或性格倔强。
- 网络引申:现衍生出“爱钻牛角尖”“刨根问底”等含义,形容人喜欢追问到底的性格。
四、常见误区
部分资料误称麦芒“增加蒸腾作用”,但科学上其实际功能为抑制蒸腾,需注意区分。
如需进一步了解麦芒的生物学特性或文学应用,可参考权威百科(如搜狗百科)及《闻黄鹂》等古诗赏析。
别人正在浏览...
按试材智朝士沉凝嗔鱼踌伫踔絶疵毁猝不及防存坐等齐丁辰短头独脚戏顿脚返善该欠高乐歌笙絓累果马汗汗沺沺浩慨黑历合灵厚德载物画荻花郎黄公罏黄竹货寳奬寄笕水济救禁令金堂进一步靳指连战皆捷陆浑山埋伏圈南禅寺蟠螭萋迷鹊巢染熏任持三分鼎足商界上瑞山泉社公深迂收利四机甜爽土境萎靡不振文武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