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名利的意思、名利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名利的解释


1.名位与利禄;名声与利益。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名利

“名利”是由“名”与“利”构成的并列式复合词,泛指声誉地位和物质财富。其核心含义包含以下三层:

  1. 字义解析

    • 名:指声誉、名望、社会地位,如《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为“名字;名声;名义”㊟¹。
    • 利:指物质利益、财富资源,如《古代汉语词典》释为“利益;好处”㊟²。

      二者结合后,强调社会声誉与物质收益的双重追求。

  2. 文化内涵

    儒家传统中常将“名利”与道德修养对立,如《论语·里仁》载“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反映对过度逐利的批判㊟³。道家思想则主张超脱名利束缚,《庄子·逍遥游》中“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即倡导精神自由㊟⁴。

  3. 现代语义延伸

    当代语境下,“名利场”一词衍生为对功利社会的隐喻,如社会学家指出的“名利驱动行为模式”(《社会学研究》2023)㊟⁵,体现物质与声望对个体行为的双重影响。


参考来源

㊟¹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² 中华书局编辑部. 《古代汉语词典》. 中华书局, 2014.

㊟³ 杨伯峻. 《论语译注》. 中华书局, 2009.

㊟⁴ 陈鼓应. 《庄子今注今译》. 商务印书馆, 2016.

㊟⁵ 王思斌. 社会竞争中的名利逻辑[J]. 《社会学研究》, 2023(2).

网络扩展解释

“名利”是汉语中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词语,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展开:

一、基本词义

“名利”由“名”与“利”组合而成,指名位与利禄或名声与利益。其中:

二、引证解释

  1. 古代文献:最早见于《尹文子·大道上》“名利治小人”,后《后汉书》记载“进趣名利者不与交通”,韩愈《复志赋》更以“名利之都府”比喻世人追逐之地(、9)
  2. 辩证关系:明代王守仁在《传习录》中警示“若未发时,美色、名利皆未相着”,强调对名利的理性态度()

三、文化内涵

既有积极意义——如儒家认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也有警示意味。唐代骆宾王诗句“古来名利若浮云”即提醒人们超脱物质追求(、7)。

四、现代启示

当代语境中常被用于:

可通过(搜狗百科)、(汉典)等来源进一步查阅古籍原文和扩展用例。

别人正在浏览...

蹦豆儿褊介捕捉采山触目如故雌蜺打零杂,打零杂儿荡目箪瓢大同市调羽顶费踧迫敌探二王后发传发愿龟纹锦古来卉炜挟辀金鬃极问居牙可耐阔禁两岐年量试鸾缨马褡渑池明刑不戮磨搅讹綳泥水刀弄矢盘费平明潜闭傔人弃短用长清乡跂足驱殿搉酤认透日渐月染沙金鼠径铜柯童叟土老儿佗心通王相刓印磑碾未足雾阁云窗武林相鼠献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