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调和;和畅。《鬼谷子·阴符》:“安静五臟,和通六腑。” 宋 李廌 《师友谈纪》:“四肢百骸,无不和通。”
(2).中和通达。《韩诗外传》卷三:“《诗》曰:‘不竞不絿,不刚不柔。’中庸和通之谓也。”
(3).和洽。 汉 王粲 《赠士孙文始》诗:“和通箎塤,比德车辅。”
(4).通好。《后汉书·张奂传》:“潜诱 乌桓 ,阴与和通,遂使斩 屠各 渠帅,袭破其众。”
“和通”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多个维度解析,综合古典文献与现代用法如下:
调和与和畅
指事物间的协调与通畅状态。例如《鬼谷子·阴符》提到“安静五臟,和通六腑”,强调身体机能的和谐运转;宋代李廌《师友谈纪》中“四肢百骸,无不和通”则形容身心的舒畅。
中和通达
意为不偏不倚、平衡贯通。《韩诗外传》卷三以《诗经》“不竞不絿,不刚不柔”为例,说明“和通”即中庸之道在人际或事物中的体现。
和洽关系
指人际或群体间的融洽相处。汉代王粲《赠士孙文始》中“和通箎塤,比德车辅”,以乐器合奏比喻情谊的和谐。
通好往来
常用于描述国家、团体间的友好交往,如“通商”“通邮”等场景中的互通有无。
作为名字时,“和”象征安定、淡泊,“通”表示顺利、通达,组合后寄寓性格从容稳重、人生顺遂亨通之意。
如需进一步了解“通”的单独释义,可参考汉字解析。
《和通》是一个成语,原意为和平相处、友好交流。在现代汉语中,它也可以指代通知、消息、信息等含义。
《和通》这个成语的拆分部首分别是龙部和辵部,由15个笔画组成。
《和通》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论语·学而》这篇经典著作,原为“和而不同,通而不流”,意为和谐并非完全相同,交流也不意味着流失。
在繁体字中,成语《和通》为「和通」。
在古代,成语《和通》中的“和”字和“通”字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动,如“和”字会写为“禾口”或“禾女”,“通”字会写为“辶同”。然而,意思和用法并无太大差异。
1. 他和邻居的关系一直非常好,互相之间始终和通。
2. 这份文件是通知大家最新的工作安排,所以请确保每个人都能收到和通。
1. 和睦:形容人们之间关系融洽、友好相处。
2. 通达:指知识、见识广博,思路开阔。
3. 和谐:形容人与人之间相处融洽、没有冲突。
近义词:和谐、友好、融洽。
反义词:不和、不通。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