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师资的意思、师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师资的解释

[teachers]可以当教师的人才

培养师资

详细解释

(1).《老子》:“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也;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也。”后因以“师资”指教师。《穀梁传·僖公三十二年》“ 晋侯 重耳 卒” 晋 范宁 注:“此盖《春秋》之本旨,师资辩説日用之常义。” 杨士勋 疏:“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资也。”《陈书·周弘正传》:“太子以 弘正 朝廷旧臣,德望素重,于是降情屈礼,横经请益,有师资之敬焉。” 唐 元稹 《论教本书》:“兵兴以来,兹弊尤甚,师资保傅之官,非疾废眊瞶不任事者为之,即休戎罢帅不知书者处之。” 宋 范仲淹 《代人奏乞王洙充南京讲书状》:“右臣闻 三代 盛王,教治天下,必先崇学校,立师资,聚羣材。”

(2).今指能当教师的人材。如:培养师资、师资不足。

(3).犹师生;师徒。《后汉书·廉范传》:“ 范 叩头曰:‘臣无状愚戇,以为 汉 等皆已伏诛,不胜师资之情,罪当万坐。’”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昔先君 仲尼 ,与君先人 伯阳 有师资之尊,是僕与君奕世为通好也。”《旧唐书·方伎传·孙思邈》:“当时知名之士 宋令文 、 孟詵 、 卢照邻 等,执师资之礼以事焉。”

(4).谓从师;效法。《魏书·乐志》:“且 燧人 不师资而习火, 延寿 不束脩以变律。”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叙师资传授南北时代》:“若不知师资传授,则未可议乎画。” ********* 《中国民主革命之重要》:“然而 日本 之文明,非其所固有者,前则取之于 中国 ,后则师资于 泰西 。”

(5).培育;教导。 唐 黄滔 《祭钱塘秦国太夫人》:“ 颜 氏子则提育圣人, 曹大家 则师资诸女。”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师资”一词的含义可从词源、现代用法及具体应用场景三方面综合解析:

一、词源与演变 源自《老子》“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最初指可效法的对象或师生关系。如《穀梁传》注疏中提及“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强调师生间的教导与学习关系。

二、现代核心含义 现多指教师群体及其资质,包含:

  1. 教师资质:专业水平、教学能力、道德修养等综合素质;
  2. 教师队伍构成:涵盖教学、科研及管理人员,需具备职称、学历等条件;
  3. 培养对象:指可担任教师的人才,如“培养师资”中的用法。

三、师资力量的具体指标 通常通过以下维度衡量:

四、应用场景 常用于教育评估,如高校排名、学科建设中,反映学校的教学与科研实力。例如,职业教育领域需关注教师是否具备“扎扎实实的一技之长”。

提示:若需了解师资评估的具体标准,可参考教育部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等文件。

网络扩展解释二

师资

师资是一个常用的教育术语,用于指代学校、机构或组织中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和能力。

拆分部首和笔画

师:帀(头巾)+ 巾(巾帼);共3画

资:贝(贝壳)+ 止(止步);共7画

来源

师资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是由“师”和“资”两个字组合而成的。“师”表示教育工作中的导师、教师,“资”表示素质、能力。结合起来表示教育工作中的教师素质和能力。

繁体

師資

古时候汉字写法

師資

例句

这所学校的师资雄厚,教学水平很高。

组词

教师、师范、师生、资质、资本

近义词

教员、教授、老师、导师

反义词

学生、学员、弟子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