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师资的意思、师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师资的解释

[teachers]可以当教师的人才

培养师资

详细解释

(1).《老子》:“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也;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也。”后因以“师资”指教师。《穀梁传·僖公三十二年》“ 晋侯 重耳 卒” 晋 范宁 注:“此盖《春秋》之本旨,师资辩説日用之常义。” 杨士勋 疏:“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资也。”《陈书·周弘正传》:“太子以 弘正 朝廷旧臣,德望素重,于是降情屈礼,横经请益,有师资之敬焉。” 唐 元稹 《论教本书》:“兵兴以来,兹弊尤甚,师资保傅之官,非疾废眊瞶不任事者为之,即休戎罢帅不知书者处之。” 宋 范仲淹 《代人奏乞王洙充南京讲书状》:“右臣闻 三代 盛王,教治天下,必先崇学校,立师资,聚羣材。”

(2).今指能当教师的人材。如:培养师资、师资不足。

(3).犹师生;师徒。《后汉书·廉范传》:“ 范 叩头曰:‘臣无状愚戇,以为 汉 等皆已伏诛,不胜师资之情,罪当万坐。’”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昔先君 仲尼 ,与君先人 伯阳 有师资之尊,是僕与君奕世为通好也。”《旧唐书·方伎传·孙思邈》:“当时知名之士 宋令文 、 孟詵 、 卢照邻 等,执师资之礼以事焉。”

(4).谓从师;效法。《魏书·乐志》:“且 燧人 不师资而习火, 延寿 不束脩以变律。”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叙师资传授南北时代》:“若不知师资传授,则未可议乎画。” ********* 《中国民主革命之重要》:“然而 日本 之文明,非其所固有者,前则取之于 中国 ,后则师资于 泰西 。”

(5).培育;教导。 唐 黄滔 《祭钱塘秦国太夫人》:“ 颜 氏子则提育圣人, 曹大家 则师资诸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师资"的汉语词典释义与教育内涵解析

一、基础释义

"师资"为名词,指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群体及其所具备的教学能力与资质。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师资"指"可以当教师的人才",强调教育活动中的人力资源储备。《辞海》进一步解释为"教学人员的学识、品德与专业素养的总称",包含教师个体能力与团队整体水平两层含义。

二、词源考据

该词源自古代汉语复合结构:

三、现代教育体系中的延伸内涵

  1. 构成维度

    包含教师资格认证(如《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规定的专业考核)、教学经验积累(教龄与教研成果)、继续教育完成度(年均培训时长)三大核心要素。

  2. 质量评估指标

    教育部《中国教育监测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将师生比(1:13为基准线)、高学历教师占比(硕士以上≥15%)、省级以上教学荣誉获得率列为关键评估项。

四、相关术语辨析

学术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23.
  2. 夏征农, 陈至立. 《辞海》(第七版)[M].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0.
  3. 教育部. 《中国教育统计年鉴》[R].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4.

网络扩展解释

“师资”一词的含义可从词源、现代用法及具体应用场景三方面综合解析:

一、词源与演变 源自《老子》“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最初指可效法的对象或师生关系。如《穀梁传》注疏中提及“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强调师生间的教导与学习关系。

二、现代核心含义 现多指教师群体及其资质,包含:

  1. 教师资质:专业水平、教学能力、道德修养等综合素质;
  2. 教师队伍构成:涵盖教学、科研及管理人员,需具备职称、学历等条件;
  3. 培养对象:指可担任教师的人才,如“培养师资”中的用法。

三、师资力量的具体指标 通常通过以下维度衡量:

四、应用场景 常用于教育评估,如高校排名、学科建设中,反映学校的教学与科研实力。例如,职业教育领域需关注教师是否具备“扎扎实实的一技之长”。

提示:若需了解师资评估的具体标准,可参考教育部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等文件。

别人正在浏览...

百念皆灰备兵标俊鄙愚布冒不同流俗采真操赢吃勿消虫蝗赐怜醋葫芦毳褐撮襟书丹砂井點定顶缸反间覆查桄颎古蛊龢鹊和雍洄水涡魂幡疆垒渐台焦尾节和截刻桀逆荆人涉澭径自酒吧间隽辅聋者之歌緑头签慢媟穈黍明快谋识纳用屁滚尿流平仄碁错戚继光取次饶培缛礼烦仪十二辰神坦笑痛不欲生统一头巾气投石王爷威弧为山蓊蔼寤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