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无固定职事的官员品阶。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文臣带左右》:“ 绍兴 以来,文散阶皆带左右字,以别有无出身,惟尝犯赃者则去之。”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官职》:“ 唐 宋 文散阶二十九,从仪同三司特进光禄大夫起,至将仕郎而止;武散阶四十五,从驃骑大将军起,至陪戎校尉而止。 唐 以开府为散阶。”
散阶是中国古代官员制度中的一种荣誉性品级称号,主要用于标志官员的身份地位,而非实际职权。以下是详细解释:
1. 核心定义
散阶指授予官员的虚衔,类似现代军衔制度,表示其品级高低。它不涉及具体职务,仅体现官员的资历和待遇等级。例如明代文官散阶从“特进光禄大夫”到“将仕佐郎”共42阶,武官则分30阶。
2. 历史背景与制度演变
3. 主要作用
4. 分类与评定标准
散阶分文、武两大系统,另有特殊群体如宦官、庖人等单独设置。评定需考核年限与政绩,例如明代官员需任职满三年并通过考核方可升授。
通过以上制度,散阶既维护了官僚体系的等级秩序,也为官员提供了职业发展的阶梯。更多制度细节可参考《明史·职官志》等史料。
散阶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的意思是指居民小区或者大楼中的共用楼梯。下面将对散阶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字、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进行介绍。
散阶的拆分部首是阜(fù)和木(mù),阜是指土堆,木是指树木。散阶的总笔画数为14。
散阶的来源比较简单明了,散指的是分散、分开的意思,阶则是指楼梯。因此,散阶就是分散的楼梯。
散阶的繁体字为「散階」。
在古代汉字中,散阶的写法略有不同。散有时候被写为「斬」,意为切开、分散。阶有时候被写为「陝」,意为古代的台阶。
1. 小区A栋的散阶需要修缮,以确保居民的安全。
2. 他在散阶上摔倒了,伤到了腿。
散步、散漫、阶梯、阶层。
楼梯、台阶、梯子、级别。
合阶、整齐。
哀吊傲弄备身壁挂才皃采荣朝宴蚩尤神虫龁鼠伤触媒纯情猝不及防大动公惯代数方程叨位订婚羝氲二马一虎飞冲坟封国都固阴沍寒架儿惊恍酒巵极役极欲踡嵼课田诳燿髡笞老盆离愍鳞次相比令闻令望灵乌六行囊中术蟠道判读墙隅憔瘦起墖冗滥荣泰山复整妆失步十尧收局收擢説一不二司疆思想方法岁君田本命徒河荼垒外职相嬗西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