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赐姓的意思、赐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赐姓的解释

(1).谓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左传·隐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 杜预 注:“因其所由生以赐姓,谓若 舜 由 嬀汭 ,故 陈 为 嬀 姓。”《国语·周语下》:“赐姓曰 姒 ,氏曰 有夏 ,谓其能以嘉祉殷富生物也。”《史记·秦本纪》:“ 大费 拜受,佐 舜 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 柏翳 , 舜 赐姓 嬴 氏。”

(2).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於是上曰:‘本言都 秦 地者 娄敬 ……赐姓 刘氏 。’”《新唐书·李勣传》:“帝喜曰:‘纯臣也。’詔授 黎州 总管,封 莱国公 。赐姓。”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江彬》:“ 彬 亦建功,渐谋进用,赐姓 朱 氏。”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赐姓是中国古代君主授予臣民姓氏的特殊制度,具有深刻的政治与文化内涵。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阐释:

一、字义溯源与基本定义

“赐”指上对下的恩赏,“姓”代表宗族血缘标识。赐姓即帝王将本族姓氏或特定姓氏赏赐给功臣、归附者及少数民族首领,使其获得新的宗法身份。此制度最早见于《国语·周语》“赐姓曰姒”,体现“因生以赐姓”的封建传统。该定义源自《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年)对赐姓的权威释义。

二、历史制度功能

  1. 褒奖功勋

    君主通过赐予国姓(如汉赐刘姓、唐赐李姓)表彰杰出臣子,如郑成功受南明隆武帝赐朱姓,称“国姓爷”。此举既显恩宠,亦强化君臣纽带(参考《中国历史大辞典·制度史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6年)。

  2. 归化异族

    对归附的少数民族首领赐姓以示接纳,如唐太宗赐突厥首领“李”姓,促进民族融合(见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3. 更易贬斥

    反向赐予恶姓作为惩罚,如武则天赐政敌“虺”(毒蛇)姓,载于《新唐书·则天皇后纪》。

三、文化象征意义

赐姓制度本质是皇权对宗法体系的支配体现,被赐者通过获得姓氏纳入君主血缘象征系统,形成“拟宗族”关系。此过程强化了中央集权,也推动“华夏认同”的文化整合(参考钱杭《中国姓氏制度研究》,商务印书馆,2019年)。如西夏拓跋氏受唐赐李姓,加速其汉化进程。

典型案例:明代航海家王景弘随郑和下西洋有功,获赐“郑”姓,民间称其为“郑王景弘”,凸显赐姓对个人身份的重塑作用(见《闽南文化研究》2020年刊载论文《赐姓制度与海上丝绸之路人物考》)。

网络扩展解释

赐姓是中国古代君主对臣民授予姓氏的特殊制度,具有政治和文化双重意义。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赐姓指帝王根据臣民祖先的出生地或功绩授予姓氏,常见形式是赐予皇族姓氏(国姓)以示恩宠。例如《左传》记载周天子因舜生于妫汭而赐其“妫”姓,后来成为陈国王室的姓氏。

二、主要分类

  1. 赐国姓:将皇帝姓氏(如李、刘)赐予功臣,如唐代徐世勣因战功被赐姓李,成为凌烟阁功臣李勣。
  2. 赐他姓:授予非皇族姓氏作为表彰,如明代郑成功被南明隆武帝赐国姓“朱”,民间称“国姓爷”。
  3. 赐恶姓:以贬损性姓氏作为惩罚,如武则天将政敌改姓“虺”(毒蛇)、李姓宗室改姓“蟒”。

三、历史演变 周代赐姓多与宗法制度相关,通过姓氏确立部族归属。秦汉后逐渐演变为帝王强化统治的手段,如刘邦赐项伯刘姓以笼络项羽旧部。唐代达到鼎盛,据《新唐书》记载,获赐李姓者多达16个家族。

四、典型案例

这种制度既体现古代“家天下”的统治思想,也反映出姓氏在宗法社会中的特殊地位。随着科举制度发展,宋代以后赐姓逐渐减少,但作为政治手段仍延续至明清时期。

别人正在浏览...

爱棠百官傍说艑郎补苴罅漏辰放氏腠会徂没当物打牙祭登云棣华诋骂哆啰绒额庆凤凰钗风山氛霾辐车钙化缟鹤拱手听命龟阴田国乐还风好梦难圆合量狐臭怙恩恃宠秽言污语昏厥将心比心骄姿介介节整经度进幸堀室瘌痢两税使密缝南栈道鸟翼屏寂挈囊勤职求名夺利如约鼪鼯深矉蹙额诗鸿十生九死嘶竭搪布田器天齐王拓开五幡汙灭小范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