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are] 分担;摊派
分摊费用
(1).分派;摊派。 明 刘基 《感时述事》诗之九:“高牙开怨府,积货重姦权。分摊算户口,渗漉尽微涓。” 清 朱克敬 《瞑庵杂识》卷四:“伏乞宪臺据情入告,借发帑金四十万两,遣官濬修。工竣后,按亩分摊,代徵归款。” 溥杰 《回忆醇亲王府的生活》:“由于期限紧迫而且非到期交货不可,所以裁缝铺不但必须昼夜赶制,还得向外分摊任务才能勉强完成。”
(2).犹分享,分得。 郑逸梅 《书报话旧·天主教学校的教科书与邹翰飞之死》:“于是决计自行编著,规定凡天主教系统的各中学统一采用,卖书的利润大家分摊。” 茹志鹃 《百合花》:“孩子们急切的盼那炷香快些焚尽,好早些分摊给月亮娘娘享用过的东西。”
分摊在汉语中指将整体费用、责任或任务按比例分配给多个个体或单位共同承担的行为。其核心含义强调“分担”与“分配”的结合,具有明确的协作性与公平性特征。以下是权威词典的详细解释及来源依据:
分担与分配
指将某项整体开支、工作或责任按约定比例分派给多个参与者共同承担。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387页(商务印书馆)
示例:活动经费由全体成员分摊。
公平性原则
隐含按合理标准(如人数、受益程度)分配,避免负担集中。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2卷第1082页(上海辞书出版社)
构词依据:《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245页(“分”条目)、第1267页(“摊”条目)
权威用例参考:
“凡公共支出,须由各户分摊。”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56页(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辨析来源:《新华同义词词典》第201页(商务印书馆)
“分摊”是汉语中表述集体协作中成本或责任分配的核心词汇,其释义与用法在权威辞书中具有一致性,且广泛应用于经济、法律及日常生活语境。
“分摊”指将费用、成本、责任等按一定比例或规则分配给多个相关方,常见于日常生活、会计、项目管理等领域。以下是详细解析:
基本含义
指分派、摊派或分享,强调共同承担。例如:“全楼各户平均分摊电费”。该词最早见于明代刘基的诗句,指按户口分配负担。
会计术语
在财务中,分摊指将共同费用(如租金、水电)分配到多个部门或项目,常用方法包括按比例、使用量或时间分配。
假设某公司三个部门共用办公室,月租金9000元,按人数分摊:
部门A(10人)、部门B(15人)、部门C(5人)。
总人数30人,每人分摊费用为:
$$
frac{9000}{30} = 300 text{元}
$$
则部门A需承担:
$$
10 times 300 = 3000 text{元}
$$
(案例参考)
如需进一步了解特定领域的分摊规则,可查阅会计制度或共享经济相关文献。
白消倍立方问题北向笨头笨脑变容二极管伯奇菜籽油称觞侈太叱吒慈怜典图地籁放荒燔烧风迈怪诞不经倌人关石古皇氏黑黢黢胡胡麻麻蕙搂火赤建陈蛟蛇荆翼臼科巨年开出狂烈狼飧虎咽邻交六科骆驼面油民悬泥猪疥狗扑马潜符秋子畎夷屈蹇曲燕洒泪雨三晋竖亥丝绸之路私行酸困醰渥腾沸贴零渟涵同学究团扇歌枉桡屋间架小农经济霄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