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礼记·乐记》:“嘽谐慢易繁文简节之音作,而民康乐。”后因以“简节繁文”指多文采而节奏舒缓,使民康乐的音乐。 唐 司空图 《成均讽》:“非简节繁文之制,不用於明庭;非崇严煦育之姿,不传於委巷。”
“简节繁文”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基本释义
指音乐具有丰富的文采但节奏舒缓,能使百姓感到安乐。该词强调艺术形式中内容(文采)与形式(节奏)的平衡,通过舒缓的韵律传递康乐的情感。
出处与演变
源自《礼记·乐记》:“啴谐慢易繁文简节之音作,而民康乐。”唐代司空图在《成均讽》中引用此语,进一步明确其特指宫廷雅乐与民间音乐的差异:“非简节繁文之制,不用於明庭;非崇严煦育之姿,不传於委巷。”
词语结构解析
应用与延伸
现代可引申用于形容形式上简约但内涵丰富的作品,例如古典诗词、传统书画等。需注意与“繁文缛节”(贬义,指繁琐无用的礼仪)区分。
该成语体现了中国古代对音乐社会功能的认知,即通过艺术形式调和民众情感,具有礼乐教化的深层内涵。
《简节繁文》是一个古老的词汇,可以从字面上理解为简化字与繁体字之间的对比。在汉字中,往往有许多字形相同、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但是写法却有简化和繁体两种形式。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这个词的拆分部首和笔画。《简节繁文》这个词可以拆分成三个部分:简节、繁和文。
其中,"简"这个字是由"立"和"片"两个部首组成,共有五个笔画;"节"这个字是由"艹"和"刀"两个部首组成,共有六个笔画;"繁"这个字是由"糸"和"敏"两个部首组成,共有16个笔画; "文"这个字是由"文"一个部首组成,共有四个笔画。
此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汉字的写法非常复杂繁琐,有许多字形繁复,字体错综复杂。为了简化汉字的写法,方便书写和阅读,人们开始采用了一些简化的写法,这就是简化字。而繁体字则是对原汉字的保留和传承,使用了更多繁复的笔画和结构。
在现代汉字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字既有简化形式,也有繁体形式。例如,"范"字在简化字中是"范",在繁体字中是"範";"着"字在简化字中是"着",在繁体字中是"著"。这些字就是《简节繁文》的典型例子。
下面给出一些使用《简节繁文》的例句:
1. 写书法时,我喜欢使用《简节繁文》的字体。
2. 不论是繁体字还是简化字,都有其特有的韵味和美感。
除了《简节繁文》,我们还可以看到许多和这个词相关的词汇。例如,"简化"是指把字形变得简单明了;"繁复"指的是字形繁琐复杂。这些词是《简节繁文》的近义词。
与之相反,"字形"是指汉字的外形;"复杂"是指事物繁多并且难以理解。这些词则是《简节繁文》的反义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