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urn the grass on waste land] 开垦前纵火焚烧杂草
开垦前纵火焚烧杂草。 元 王桢 《农书》卷一:“凡垦闢荒地,春日燎荒。”《新民月报》1952年第2期:“提倡封山育林,禁止烧山燎荒。”
“燎荒”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析:
燎荒(拼音:liǎo huāng)最初指一种农事活动,即在开垦荒地前用火烧掉杂草或害虫,目的是清理土地、便于耕种。这一做法在古代农业中较为常见,例如元代王桢《农书》提到“凡垦闢荒地,春日燎荒”,说明春季烧荒是传统农耕的步骤之一。
在引申义中,燎荒可比喻快速扫除障碍或解决困难。例如形容通过果断行动清除阻碍,类似于“快刀斩乱麻”的意境。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古籍记载或现代法规,可参考《农书》《新民月报》等文献来源。
燎荒是一个汉字词语,拆分部首为火和艹,笔画为12画。
该词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史记·项羽本纪》中,原文为:“燎原燎荒,未可与长世。”意为“燃烧起荒芜的原野,不能长久存在”。后来,该词逐渐被用作比喻大规模破坏或消灭。
在繁体字中,燎荒的写法保持不变。
在古代写法中,燎荒的“燎”字可以写成“燎可”,而“荒”字可以写作“荒野”或“荒草”。
例句:
1. 那场战火在整个城市燎荒一片。
2. 自然灾害导致了大面积农田的燎荒。
组词:
1. 荒芜:指田野草木丛生、不再耕种的状态。
2. 火烧眉毛:形容情况非常急迫甚至危急。
3. 大规模:指程度、范围都很广大。
近义词:
1. 焚烧:指通过烈火将物体彻底烧毁。
2. 毁灭:指彻底破坏或消灭。
3. 荒废:指废弃或不再利用。
反义词:
1. 再生:指再次生长或产生。
2. 恢复:指恢复之前的状态或健康状况。
3. 繁荣:指繁盛、兴旺。
按捺不下鳌钓报销背毁波波刦刦彩楼藏锋敛锷长浪朝要逞刑淳雄踔跞从星大母单然淡生涯大事不糊涂點鬟定藳额兵刮胡子罟船故人之意寒悴画拉歡馆湖北解鞅积流矜满及物枯饼力度刘裕美中不足命光衄挫枇杷披展铺展潜避前好钤口鞋儿七宝舆轻敌轻吞慢吐区土汝南评蛇龟生机盎然饰装数典松窗太古天征椭圜五暴无人之地祥气响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