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位的意思、祠位的详细解释
祠位的解释
即神位。《淮南子·时则训》:“﹝立春之日﹞修除祠位,币祷鬼神,牺牲用牡。”
词语分解
- 祠的解释 祠 í 封建制度下供奉祖宗、鬼神或有功德的人的房屋:祠堂。祠庙。宗祠。 古代指春祭(品物少,多文词)。 笔画数:; 部首:礻; 笔顺编号:
- 位的解释 位 è 所处的地方:座位。部位。位置(a.所在或所占的地方;b.地位)。位于。 职务的高低:地位。职位。名位。 特指君主的地位:即位。篡位。 一个数中每个数码所占的位置:个位。百位数。 量词,常用于人
专业解析
祠位是汉语中用于描述祭祀场所内供奉对象特定位置的专有名词。该词由“祠”与“位”二字构成复合结构:
- “祠”指代祭祀建筑,如宗祠、先贤祠等,是承载祭祀仪式的实体空间。根据《汉语大词典》,“祠”本义为“春祭”,后引申为供奉祖先或历史人物的场所。
- “位”在此特指祭祀对象在祠堂中的空间定位,包含供奉牌位、神像的具象位置及象征性礼制地位。《礼记注疏》记载“位者,列尊卑之序”,强调其空间布局与礼法秩序的关联。
在具体语境中,“祠位”可指两类实体:
- 物理空间定位:祠堂内按昭穆制度排列的牌位陈设位置,如《朱子家礼》所述“始祖居中南向,余以世次分列左右”
- 祭祀权象征:古代礼制中规定特定身份才享有的受祭资格,如《宋史·礼志》载官员品级与立祠资格的对应关系。
该词的文化内涵体现着中国传统“事死如事生”的伦理观,其空间规划本质是现实社会等级制度在祭祀场域的投射。现代宗教学研究指出,祠位系统作为“礼制空间符号”,具有维系宗族认同与社会教化的双重功能。
网络扩展解释
“祠位”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祭祀时设立的神位,常见于祭祀或宗庙活动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 词义:指祭祀时供奉神灵、祖先或功勋人物的牌位或位置,即“神位”。
- 出处:最早见于《淮南子·时则训》:“立春之日,修除祠位,币祷鬼神,牺牲用牡。”(意为立春时整理祭祀神位,用币帛和雄性牺牲进行祭祀)。
二、延伸解析
-
功能与场景
祠位多用于宗庙、祠堂或特定祭祀仪式中,代表被祭祀对象的象征性存在。例如,提到“四贤祠”供奉修凿灵渠的功臣,其祠位即指四位贤者的神位。
-
字义拆分
- 祠:指供奉祖先、神灵或先贤的场所(如祠堂、宗祠)。
- 位:此处特指祭祀时设立的牌位或位置,亦可引申为地位、职位。
三、相关用法
- 古籍例证:除《淮南子》外,其他文献中也有类似用法,如“修除祠位”强调祭祀前的准备工作。
- 现代关联:现代汉语中“祠位”一词较少使用,但类似概念仍存在于传统文化活动(如宗祠祭祀、历史人物纪念)中。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淮南子》原文或古代礼制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白发鱼白鹇八禽长便称身彻心彻骨斥仙崇长出街出售楚王城倒垂臷国抵蹋逗引度词返掌飞梭風和日煗寡与谷蠡合议庭检率见前贱直焦尾琴霁风朗月鸡娘居安资深俊德慷惋寇枿哭嚎论抵内厚驽骀屏翰牵蔽倾写泅渡诠藻驱虫剂三代执金桑椹酒三星在户山菜删刈视爲儿戏石隖手柄署拜説分上贴墨统纪偎干就湿文牍主义缃牒相陵香霞小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