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姓名于奏白之上而启陈其事。《资治通鉴·齐明帝永泰元年》:“ 子恪 徒跣自归,二更达 建阳门 ,刺启。时刻已至,而上眠不起。” 胡三省 注:“书姓名於奏白曰刺。启,奏也。既达姓名,又启陈其事。”
“刺啓”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刺啓(拼音:cì qǐ)指在奏白(古代官方文书)上书写姓名并陈述事务的行为。具体表现为:
《资治通鉴·齐明帝永泰元年》记载:“子恪徒跣自归,二更达建阳门,刺啓。” 胡三省注解:“书姓名於奏白曰刺。启,奏也。既达姓名,又启陈其事。”。这表明“刺啓”是古代官员呈递奏章的标准流程。
该词现已罕用,主要出现在历史文献或古典文学研究中。需注意与“刺启”(指开启文书)的现代误读区分,后者权威性较低。
《刺啓》(cì qǐ)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督促或鞭策他人,希望对方进步或改正错误。
《刺啓》的部首是“刀”(刂),表示与刀有关的事物。它的总笔画数为19画。
《刺啓》是由《刺》和《啓》两个汉字合并而成。《刺》表示用尖锐的东西刺伤他人,喻指让人感到痛苦或不快;《啓》表示开启、启发、启示,喻指给予他人提示或启迪。
《刺啓》的繁体字为《刺啟》。
在古代,汉字《刺啓》的写法可能略有差异,但整体结构基本相同。
1. 他写的信真刺啓,让我深思自己的不足之处。
2. 老师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刺啓,目的是帮助他们改正学习上的错误。
刺客、刺激、刺伤、刺目、刺穿。
激励、鼓励、敦促、勉励。
安慰、鼓舞、鼓励。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