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褧衣的意思、褧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褧衣的解释

用枲麻类植物纤维织布制成的单罩衣。古代女子出嫁时在途中所穿,以蔽尘土。《诗·卫风·硕人》:“硕人其頎,衣锦褧衣。” 毛 传:“夫人德盛而尊,嫁则锦衣加褧襜。” 郑玄 笺:“国君夫人翟衣而嫁。今衣锦者,在涂之所服也。” 南朝 梁 江淹 《丽色赋》:“春蚕度网,綺地应纺;秋梭鸣机,织为褧衣。” 明 杨慎 《升庵经说·毛诗·褧衣》:“褧衣,或作絅衣,《説文》作檾衣,《仪礼》作顈衣,又作景衣,音义并同,皆嫁时在途之衣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褧衣”是古代中国服饰中的一种特殊罩衣,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1. 读音与结构
    拼音为jiǒng yī(ㄐㄩㄥˇ一),字形结构为“褧”(上下结构)与“衣”(独体结构)组合而成。

  2. 材质与用途
    由枲麻类植物纤维(细麻布)制成,是一种单层罩衣。主要功能是古代女子出嫁途中穿戴,用于遮蔽尘土。此外,它也被罩在礼服外以增添庄重感,常见于婚礼场合。

  3. 文化象征
    褧衣不仅是实用服饰,更承载文化意义:

    • 象征新娘的纯洁、高贵与庄重;
    • 体现古代对婚姻的重视及新娘社会地位的认可。
  4. 文献记载
    《诗经·卫风·硕人》中“衣锦褧衣”描述了贵族女子出嫁时锦衣外罩褧衣的场景,郑玄注疏进一步说明其用途。

褧衣是兼具实用与礼仪功能的古代服饰,多用于女性婚嫁场合,通过麻布材质和罩衣设计,既保护礼服又强化仪式感,反映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细腻与深意。

网络扩展解释二

《褧衣》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褧衣》是一个古代汉字词语,意思是垫衬的衣物或垫在衣物下面的衬料。

拆分部首和笔画

《褧衣》是由“衣”部和“屰”部组成的,其中“衣”部是表示衣物的部首,而“屰”部则是表示音义的部首。

《褧衣》共有12笔。

来源

《褧衣》是古代文献中经常出现的词语,它最早出现在《左传·襄公十一年》这篇文章中。在古代,人们常常在衣物下面垫一个薄布以防寒,这个薄布就被称为《褧衣》。

繁体

《褧衣》的繁体字为「襠衣」。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有所不同。《褧衣》的古时候写法为「襠衣」。

例句

1. 路上风很大,我穿了厚厚的褧衣才出门。

2. 冬天到了,给孩子准备一件褧衣是很重要的。

组词

褧袍、褧裙、褧帽、褧履

近义词

下衣、防寒衣、垫衬衣

反义词

裸体、上衣、薄衣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